第9章 給孩子的思想鬆綁,創造力是成功的源泉(4)(1 / 2)

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應該保護孩子的天性,不能違背客觀的教育規律。要想辦法激發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而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當然,想要真正地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大部分情況下父母隻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做評價他們學習好壞的唯一標尺,所以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這就需要父母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孩子多元化地發展,當孩子在某一個方麵表現出極強的興趣的時候就要及時地肯定並進行表揚。這對於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自發地形成一種學習的動力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最終孩子會在興趣的驅使之下對學習表現出很強的耐心,那麼他的能力也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不妨讓我們來看看下麵兩個案例,它一定會給家長帶來些許的啟示。

對於孩子來說,玩具永遠是他們的最愛,很多孩子對於拚圖遊戲情有獨鍾。當他看到那一張張小小的卡片在自己的手中變幻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圖案之後,就會升騰起一種非常強烈的成就感。

有一次,5歲的兒子又向媽媽提出了要玩拚圖,於是媽媽便把那些玩具拿出來讓孩子玩。不久之後汽車、房子、小花等都一一出現在了兒子的手下,可是過了不久兒子卻眼巴巴地看著媽媽,並且不時地看那個存放玩具的小箱子。兒子的手中還有一架未完成的飛機圖形,這時候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原來以前兒子玩拚圖的時候總是會把那些玩具弄得到處都是,這讓媽媽感到很頭疼。於是今天當兒子再次提出要玩拚圖的時候,媽媽隻把其中一部分的材料拿了出來,剩下的那部分仍舊放在那個小箱子裏。可是媽媽不曾想到,正是由於自己的這個舉動卻影響了孩子的想象力的正常發揮,導致孩子的思路出現中斷,因此不得不不向媽媽索要另一部分材料。

孩子對於動畫片的熱情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有時候他們還要拉著爸爸、媽媽陪他們一起看動畫片。有一位心思縝密的家長在陪兒子看動畫片的時候,獲得了同樣的啟示。

動畫片《海綿寶寶》的某一集,有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貪得無厭的藝術品收藏家,一個是海綿寶寶,而最後一位則是一個沒有真才實學,但卻喜歡到處吹噓的所謂的藝術家。

劇中的情節是這樣的:海綿寶寶想要通過向藝術家求學來開拓自己的藝術生涯。藝術家原本就門庭冷落,學生無幾,好不容易有了一個來向自己求學的人,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奇怪的是這位藝術家卻裝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想盡辦法來訓斥海綿寶寶,力圖製造出一個學識淵博的假象。天真無邪的海綿寶寶還以為是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於是非常謙虛地聽著那個藝術家的“教導”。

海綿寶寶第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就是畫一個圓。可是由於藝術家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動筆了,再加上他本身就沒什麼才華,所以他隻畫出了一個非常不規則的圖形,但是他依然強詞奪理地堅持認為那就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圓。並且告訴海綿寶寶一定要畫一個和自己的一模一樣的所謂的圓。海綿寶寶沒有聽從老師的話,他利用自己的聰慧畫出了一個特別規則的圓。當藝術家看到海綿寶寶的畫之後暗自感到慚愧,可是他又不肯承認自己不如海綿寶寶,於是一氣之下就把海綿寶寶的畫給撕碎了。接著海綿寶寶又承受了來自藝術家的一頓訓斥。

不過海綿寶寶可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他腦子裏的鬼點子也特別的多,所以當藝術家走後他又撿起那些碎紙屑,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拚出了一個新的圖形。當他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的作品拿給藝術家看的時候,藝術家卻訓斥他不務正業,於是那個剛剛被拚湊出來的圖形又慘遭藝術家的毒手,成為一堆廢紙片。這一次海綿寶寶又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他把那些碎紙屑拚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雕塑,藝術家終於忍無可忍了,惱羞成怒的他一口氣把海綿寶寶的小雕塑吹跑了。

在藝術家多次的否定之下,海綿寶寶逐漸喪失了自信心,他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拜那個偉大的藝術家為師,萬念俱灰的他一頭紮進了一個垃圾桶中,不久之後就被收垃圾的汽車給運走了。

這時候那個有遠見卓識的藝術品收藏家閃亮登場了。當藝術家把自己的那些得意之作一一拿到收藏家的麵前的時候,沒想到收藏家竟然不屑一顧。可是很快,他就被海綿寶寶那個充滿著生命張力的雕塑給吸引了。收藏家說隻要藝術家肯把那個雕塑出售給他的話,自己就會拿出一筆十分豐厚的財富給他。藝術家聽到對方給出的條件之後不禁欣喜若狂,可是可悲的是,這時候他一不小心把那個雕塑給弄壞了。這對於藝術家來說無異於一個滅頂之災,可是那個不明就裏的收藏家卻說:“這有什麼關係呢,大不了你花費一點時間重新做一個不就行了嗎?”收藏家說完之後就大搖大擺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