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跟自己過不去
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當人在生氣時,心中產生的矛盾、衝突或者不好的情緒一旦難以釋放,身體內就會分泌出可傷害身體的毒素,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也會失調,伴隨而來的就是血壓升高、心跳加速、消化液分泌減少,經常還伴有頭暈、多夢、失眠、心情煩亂等症狀,這些心理與生理的異常因素若彼此相互影響,就會帶來惡性循環,誘發機體發生病變。因此,總愛生氣的人不利於健康,身體生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許多。
所以,當我們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或是自己身邊的人做錯事的時候,請千萬不要生氣,不要憤怒,而要學會寬容。
莎士比亞說:“不要為了敵人過度燃燒心中之火,那樣會燒焦自己的身體。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在生活中,當我們覺得別人侵犯了或損傷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尊時,便心頭火起,咬牙切齒,勃然變色。其實,氣憤、悲傷、惱怒在人生氣時就是一味味毒藥,它們在慢慢傷害著人的身體。凡此種種負麵心理最終是因為他人的錯誤,而懲罰了自己,這顯然是非常不值得。
以前,人們為了殺死一頭熊,會將一根沉重的木頭吊在蜂蜜的上方。熊要想吃蜂蜜,就定會先推開木頭,而木頭也會蕩回來撞擊到熊,於是熊生氣之下就更用力地將木頭推開,而木頭也隨之更猛烈地撞擊它,如此不斷重複,最終熊就會被木頭撞死。
麵對別人的傷害,有的人選擇以怨報怨。其實他們的行為就跟這頭熊一樣,對方也許隻傷害過你一次,然而你卻在心中總是想著,仿佛已經被傷害過千萬次似的。滿腔充斥著恨意,動輒因小事而氣惱異常,那隻會讓自己愈加痛苦,愈加煩悶。
有個婦人總是會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生氣。她也深知這樣對自己沒有好處,於是就去向一位高僧請教怎樣才能開闊自己的心胸。
高僧聽完她的講述後,沒有說話,徑直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之中,然後落鎖而去。婦人一見禪師不僅不加指點,還把自己關在了禪房裏,頓時氣急敗壞,跺腳大罵,然而高僧根本不予理會。婦人隻好苦苦哀求,高僧依舊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
這時,高僧來到門外,問婦人:“現在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生我自己的氣,怎麼會到這裏來遭這份罪。”
“一個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如何會心如止水?”高僧說完拂袖而去。
過了一段時間,高僧走過來向婦人再次問道:“還生氣嗎?”
“已經不生氣了。”婦人回答。
“為什麼?”
“生氣又能怎樣呢!”
“看來你的氣隻是暫時壓在了心底,並未消逝,一旦爆發還會更加劇烈。”高僧說完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走到門前時,婦人開口道:“我現在已經不生氣了,我發現所有的事都不值得生氣。”
“還知道值與不值,可見你心中還有衡量,還存在著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再次站立於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呢?”隻見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看此情景,思量良久,頓然開悟,隨即叩謝高僧而去。
什麼是氣呢?其實,氣本不存在。隻因為心中的掛礙、欲念讓我們在俗世中為名利、得失、榮辱所累。我們應該將所有的痛苦都放下,忘記別人的過錯,以包容之心來善待周圍的人和事,這樣,就會使身心得到解脫。
生氣、憤怒都是在跟自己過不去,這完全是一種徒勞的、於己於人都沒有益處的心理。心懷包容,拒絕嫉妒與仇恨,否則世俗的成敗得失都將成為自己生氣的根源。
心中隻要充滿寬容和原諒,埋怨、責怪和嫉恨就難以在心中萌芽。假如你在工作中因事與人爭吵激辯後,不能很好地把人和事區別對待,必定會一直帶著滿腹怨氣傳播給周圍的人,使得他們也生活在糟糕的心緒之中。可見,自己的不良情緒是可以傳染的,不僅打亂了生活節奏,還影響了他人。顯然,一味地生氣於人於己都是沒有好處的。
【包容術】
生氣的時候要善於調整心態,學會寬容,不要讓自己困在怨憤之中。寬容他人就等於寬容自己,因為對他人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因他人的過錯而懲罰自己。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氣惱,我們自己才能擁有一幅健康的心電圖。
包容他人,會收獲人心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在無意或有意間對你造成了傷害,這時,明智的選擇就是積極采取尋求和解的行動,這樣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愛戴才能逐漸牢固,人際關係也才能充滿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