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包容即博大:丟開小算盤,著眼於大胸懷(2)(2 / 3)

關愛是溝通心靈之間最近的橋梁

包容不僅意味著對於個人的得失不計較,還要求人們能用自己的愛心和真誠來溫暖別人。包容能將彼此之間的隔閡消除,更能用自己的愛心溫暖對方冰凍的心靈。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人們更需要這種包容與關愛。

在生活中,人要學會分享與給予,培養自己關愛他人的心胸。別人因為你的關愛而得到了快樂,你自己也會從中收獲愉悅。如果你對別人毫不關心,隻知道“自我欣賞”,甚至自私自利,那麼帶給你的隻有憤恨與苦惱。

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威爾遜曾說過:“如果你握緊一雙拳頭來見我,我想,我可以保證,我的拳頭會握得比你的更緊。但是如果你來找我說:‘我們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見相異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就會發現,彼此的距離並不是那麼大,相異的觀點並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觀點反而居多。你也會發覺,隻要我們有彼此溝通的耐心、誠意和願望,我們就能溝通。”

當我們以真摯樸實、誠懇包容的心去善待對方時,人與人之間便架起了相互溝通的橋梁。讓彼此都多一些寬容和關愛,你就會發現原來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都是向往美好的。

在海明威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裏,他描寫了一對居住於西班牙的父子。在經過諸多矛盾衝突後,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劍拔弩張。最終男孩選擇了離家出走,而父親則心急如焚地到處尋找他。

萬般無奈之下,父親在馬德裏一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兒子叫帕科,這個名字在西班牙非常普通也非常普遍。尋人啟事上寫道:“親愛的帕科,爸爸明天會在馬德裏日報社前等你。以前的事既往不咎。我愛你。”

接下來,海明威向讀者展示了一幅令人驚異並感動的情景:第二天中午,在報社的門口共來了八百多個“帕科”,他們都在等待著“父親”的寬恕。帕科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父親還在關愛著他。其實,世上有很多人在等待著他人的寬恕。隻要人們多一些平和、理解與愛心,就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因為關愛是溝通心靈之間最近的橋梁。

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令人氣惱的人和事。為自己想得太多,為他人想得太少,所以彼此才會爭吵、反目,才會有如此多的不愉快。放鬆一下自己,多想想別人的好處,就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寬恕了。

包容就是一座橋,橋的一端是憤怒、悲傷、失望和不安,而橋的另一端則是祥和、理解、喜悅、激動和關愛。從這端到那端,隻需要走過這短短的橋,呈現在人們麵前的就是另一個美好的天地。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種關愛他人的胸懷,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雖然我們將關愛、同情和理解給予了他人,但是我們自身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少什麼,相反我們收獲了愈來愈多的關愛與理解。

美國黑人傑西克·庫思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報記者。那時,美國石油大王哈默早已名揚世界。一天晚上,傑西克在一家大酒店門口等到了哈默,並向他問了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為什麼前幾個月,您減少了對東歐國家的石油輸出量,而您對手的石油輸出量卻增加了?這好像不太符合您現在的石油大王的身份。”

哈默笑著說:“關照別人,其實就是在關照自己。關照別人隻需要一點點的理解和大度,但是卻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關照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條最好的路。”

哈默說完便離開了,傑西克呆呆地站在街頭,內心有些失落。他原以為哈默所說的隻是故弄玄虛,敷衍自己而已。對於那次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的采訪,他一直耿耿於懷。而哈默的那番有些不著邊際的話更令他迷惑不解。

幾年以後,傑西克·庫思終於在有關哈默的一篇報道中明白了哈默的話:

哈默在成為石油大王之前,曾經一度是個很不幸的逃難者。一年冬天,年輕的哈默隨同幾個同伴流亡到了美國南加州的一個小鎮上。那天冬雨下個不停,鎮長門前花圃旁的小路很快就變成了泥淖地。路過的人都從花圃裏穿行而過,致使花圃裏狼藉一片。

哈默對鎮長的花圃遭受的損毀十分痛惜,於是不顧寒雨染身,獨自一個人站在雨中看護花圃,讓那些行人從泥淖中穿行。不久,外出的鎮長挑著一擔爐渣回來了,他將那些爐渣鋪在了泥淖裏。從此,就再也沒有人從花圃裏穿過了。最後,鎮長對哈默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關照別人其實就是在關照自己,有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