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事物隻存在於人們豐富的想象之中,在現實中,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都有著不足。欣賞並活用他人的長處,包容並活用他人的短處,善於與人合作,善於傾聽他人的真實想法,尊重自己的對手,包容他人的過失,如此我們收獲的不僅是人的真心,更有對手的尊敬,還有事業上的成功。
欣賞他人長處,活用他人短處
對於他人的短處,我們是“包容”還是“利用”,其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學會了欣賞別人的長處,包容別人的短處,那麼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在四川樂山淩雲寺內的彌勒佛旁有一副對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無知無識;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這副對聯強調的是對己要隨時隨地看到無知無識,對他人要盡量找出長處。人生一旦有了這種包容的氣度,也才能閑庭信步笑看四季的花落花開。
包容,其最重要的是容人,這是容言、容事的根本。實際上,人無完人,一個人越是在某一方麵有突出才能,那他在另一個方麵的缺點也就越明顯,正所謂“有高山,始有低穀”。人的短處是客觀存在的,容不得別人的短處勢必難以成事。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去世以後,蔣琬開始主持朝政。蔣琬有個叫楊戲的屬下,此人性情孤僻,訥於言語。蔣琬同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楊戲的行為,在蔣琬麵前說他的壞話:“楊戲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聽了卻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麵讚揚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批評我,他也會覺得我下不來台。因此,他隻好不說話了。事實上,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此後,人們開始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蔣琬因為有宰相的度量,才會包容怠慢自己的楊戲。這份寬和待人的胸懷不僅使蔣琬能夠識人、得人,更使得蜀國社會安定,國力得到了增強。
包容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精神。包容他人就是要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並且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長處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與人和平相處。
唐太宗李世民與賢臣魏征的故事被世人傳為佳話。
在李建成同李世民爭奪皇位時,魏征替李建成出謀劃策,可是玄武門之變後,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階下囚。此時,李世民完全可以治魏征的罪,殺他的頭。可是李世民並沒有那麼做,他非常欣賞魏征的才幹和人品,不僅釋放了魏征,還重用了他,讓他做了宰相,幫助自己成就了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李世民作為一代名君,他尊賢愛才,更重要的是他有著寬宏大度、善於諒解他人的優秀品格。這種品格正是成大事者所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包容的前提是賞識。隻有會賞識的人才有容人的氣度,也隻有具有賞識之心的人才稱得上是能包容的人。
林肯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在麵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時,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包容,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在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的包容顯現了非凡的作用。
當時,有人向總統舉薦了非常有軍事才能的格蘭特,可是遭到了整個國會的反對。他們指責說:“格蘭特不僅嗜酒如命,還脾氣暴躁,不適合領導軍隊。”林肯卻力排眾議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看一個人時,更多的是要看到他的長處,而不應當隻盯著他的短處。格蘭特將軍英勇善戰,這正是當前我們所需要的呀。”
由於林肯的堅持,格蘭特臨危受命,指揮士兵迎戰南方軍隊。果然,他以自己出眾的軍事才能,指揮軍隊很快扭轉了局麵,大敗南方軍隊,從而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過分苛求別人的完美是不切實際的。有時,包容別人的缺點,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現實中,也曾有許多人對於短處的態度隻是“容忍”,而沒有去利用。
深圳有一家塗料公司對全體員工進行了性格測評,可是,公司並沒有根據員工的優點來安排工作,而是依據每個人的短處來安排工作。比如,讓愛吹毛求疵的人當質檢員,讓爭強好勝的人去抓生產,讓好出風頭的人去搞市場公關,讓斤斤計較的人去管倉庫等等。
對此,有人產生了疑惑和顧慮。但是公司領導卻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一個人的短處是可怕的,僅僅“容忍”是不夠的,“短處”可以說是工作中潛在的炸彈,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利用“短處”,這樣才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它的危害,“容人之長,用人之短”,能夠保證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