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我去賣麵,也一定要做出比別人更好吃的麵,讓客人大飽口福。
——鬆下幸之助
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別人的支援和幫助,但若是在卵翼下長大,便無成功可言。成功首先就要獨立,就要走自己的路,如此才有飛翔的可能。
鬆下是個不甘現狀的人,小小年紀之時,他就考慮著將來獨立。24歲的時候,他終於下定了決心,要辭職獨立。
說是獨立,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客觀的原因也是有的。鬆下結婚以後,事業家庭都不錯,內有嬌妻,外有令人羨慕的職業。但是,大概是閑得慌,鬆下身體老有不適,最後竟鬧起肺病。當時的規矩,如果請假,那就連一天工資也拿不到,連生活也無從維持。這個客觀現實,使鬆下最後下了自立的決心。
雖說如此,鬆下自立還是主觀的因素在起主導作用。在他的心靈中,能夠獨立地做一個生意人,幹出一番事業來,一直是他所心向往之的。獨立以後,雖說波折時起、困難重重,但鬆下卻從未想過要回到原來的公司去。
鬆下說:“即便我去賣麵,也一定要做出比別人更好吃的麵,讓客人大飽口福。”鬆下以為,這種獨立心是成功的經營者所必備的。這不僅是說要走向獨立,自己撐起一攤來,更是指在經營中消除依賴僥幸心理,獨立自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話,鬆下頗有共鳴:
“我覺得一個人若想真正成功,最好是讓他生長在貧賤的環境中。因為今天的社會處處凶險,猶如巨浪滔天的汪洋,所以必須要有堅強的決心,憑自己的力量,才能開拓美好的前程。創業時最好是一無憑借,才不會產生依賴的心理。因為作為成功的人,最要緊的就是要有獨立心。而一般生長在豪門富室中的公子哥兒,由於過慣了揮霍享受的日子,很難再要求他們刻苦耐勞,所以往往就成為不幸的失敗者。”不僅如此,鬆下認為,經營者還應該要求自己的部屬和員工也有獨立心。他認為,倘若大家都不是獨立自主的人,集合在一起也不過是一群互相依賴的烏合之眾。因此,領導者不僅要自己養成獨立自主的精神,同時也要指導別人去培養。因為如果隻有領導者有這種性格,而他的部屬卻事事要依賴領導者,那就根本談不上進步和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