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哪些壞情緒左右了你(1)(1 / 3)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種種不如意,有的人會因此大動肝火,結果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重壓下,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隻是可能表現的程度和狀態有所差別而已。現在就來看看你是不是已經被這些消極的情緒所掌控,並且開始作繭自縛了?

是什麼讓快樂遠離了你

你是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快樂嗎?”是的,你快樂嗎?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不過你是否想過,在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快樂這種東西其實已經離開你很久了呢?真正快樂的人並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心理學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特別羨慕別人騎馬,非常渴望有匹自己的馬。在他看來,騎馬是那麼瀟灑,那麼威風,而用腳走路真是太麻煩,太沒有意思了。

有人告訴他,如果想得到馬,必須用雙腳來換。那人聽了之後,立刻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雙腳。於是他得到了一匹馬。

騎上馬真是太令人興奮了。正如他所想象的那樣,馬在草原奔馳,仿佛在天空中飛翔。這種感覺讓他沉醉,他慶幸自己的選擇。

但是,人不可能總生活在馬上,騎了一陣子後,他開始有些疲倦,漸漸變得興趣索然了。於是,他想下馬,可是沒有了腳,他站都站不穩,一切都需要人幫助,到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所麵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困境。

這種交易的愚蠢看起來一目了然,道理也十分簡單,但生活中卻仍有不少人執迷不悟,用人生去換取一時的刺激和浪漫,用健康去同金錢交易,用人格良心去換取權勢……大多數人以為通過各種交易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以為目的的實現必定會給自己帶來快樂。然而,結果往往是事情到了最後卻發現,自己在交易的同時把快樂也一並賠了進去。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使我們失去快樂。我們期望融入社會為我們所設定的角色裏,當我們沒有達到這個期望時,就會覺得失望。人生是一個不算長也不算短的過程,大多數人在這個過程當中被分在幾個不同的類別之中,去承擔更多的角色和頭銜。當我們逐漸認同自己在人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時,極可能會逐漸與真實的自我脫節。我們可能會認同自己是父母、是老師、是律師和銷售員的角色,而忘了我們同時也是懂得關心、富有同情心、具有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個人。複雜的社會生活使我們認識到什麼是適當的、應該的,於是我們配合別人的想法來取悅別人,甚至修正自己的行為。這種順應的行為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直到我們長大成人,而這也恰恰成了我們得不到真正快樂的根源!

有很多在別人眼裏看來的成功人士就是如此。

羅爾是一位功成名就、金錢滿屋、受大家喜愛的律師,然而他當了十年的律師才了解到自己並不喜歡當律師。他以前並不了解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那麼空虛。到了40歲,他發現自己必須追求成為音樂家的夢想,否則永遠都不會快樂。在領悟到這一點之前,他隻是做他認為別人期待他去做的事。

50歲的葛蘿莉亞也有類似的經驗。年過半百以後她才明白自己深深陷入了社會為女性所定義的角色裏。她按照社會的約定俗成結了婚,養育一個家庭,料理家務,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她從未考慮過要培養嗜好或事業興趣,因此她從來都不覺得快樂。

大部分的人在某種層麵上都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做什麼,但是我們又並不是真正完全了解自己是怎樣的,自己究竟要什麼。這讓我們很痛苦,甚至失去自我。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隻做別人期待我們做的事,這樣就沒有人會傷心,也沒有人會生氣,而我們也不需要冒險,不會失去任何人的愛——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如此。可是這時候我們卻恰恰忘了將自己估算在內,我們忘了真誠待己,這就會對自己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這時我們就會認為,受到傷害的人隻有我們自己,即使不快樂也隻是我們自己的事。而這樣做的後果很可能是我們將自己的內在痛苦外化,使得我們對別人不再友好,這使得我們既傷害自己,又傷害我們關心的人。

人們需要快樂,就像需要衣服一樣,快樂是生活的必需品。梭羅說:“能處處尋求快樂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是的,世上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錢,而是源源不斷的快樂。

那麼,你想過沒有,到底是什麼讓快樂遠離了可愛的你呢?

生活的重擔、忙碌的生活、麻木的情感、疲於奔命、黯然神傷、自暴自棄,究竟是什麼剝奪了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