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把充實健康心靈的蠟燭點亮(1)(1 / 3)

一味地追求物欲或僅僅用物質來滿足自己,是無法滿足空虛的心靈的。隻有愛才能給人帶來溫馨,才能填滿空虛的心靈。幸福是一種狀態,就是我們的心被愛填得滿滿的感覺。每個人的手上都有一支幸福的蠟燭,有時候我們覺得它微不足道,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它點亮。

散發出關愛和讚美的信念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老人靜靜地坐在一個小鎮郊外的馬路邊。

一位陌生人開車來到這個小鎮,看到了老人,停下車打開車門,向老人問道:“老先生,請問這個城鎮叫什麼名字?住在這裏的人屬於哪類人?我正在尋找新的居住地!”

老人抬頭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說:“你能告訴我,你原來居住的那個小鎮上的人是什麼樣的嗎?”

陌生人說:“他們都是一些毫無禮貌、自私自利的人。住在那裏簡直無法忍受,根本無快樂可言,這正是我想搬離的原因。”

聽了這話後,老人說:“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這個鎮上的人和他們完全一樣。”陌生人怏怏地開車離開了。

過了一段時間,另外一位陌生人來到這個鎮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住在這裏的是哪一種人呢?”

老人也用同樣的問題來反問他:“你原來居住的鎮上的人怎麼樣?”

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裏的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我和家人在那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是,我因為職業的原因不得不離開那裏,希望能找到一個和以前一樣好的小鎮。”

老人說:“你很幸運,年輕人,居住在這裏的人都是跟你們那裏完全一樣的人,你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如果我們在尋找壞人,那麼就真的會遇到壞人,如果我們在尋找好人,就一定會見到好人。生活就像一麵鏡子,你看到的往往是你自己的樣子。

沃恩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沃恩年年有此“殊榮”,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他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開謎底。

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麵子”。

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會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

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他自己則大呼痛快。你如果把別人批評得一無是處,那麼你在別人眼裏同樣是一無是處的,甚至更糟。這種舉動正是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事實上,給人麵子並不難,大家都是在人性叢林裏討生活,給人麵子基本上就是一種互助。尤其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你更要會給人麵子。你眼中的別人的樣子,往往就是別人眼中的你的樣子。如果你不想讓自己變得麵目可憎,就必須改變自己眼中的世界,學會給別人留麵子,自己本身也就有了麵子。

某班同學之間不和,驚動了老師。

一天上課時,老師給每人發了一張紙條,要求全班同學以最快的速度,寫出他們所不喜歡的人的姓名。

有些學生在30秒之內,僅能夠想出一個,有的學生甚至一個也想不出來,但是另外一些學生卻能一口氣列出15個之多。

老師將紙條逐一收上來,然後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那些列出不喜歡的人數目最多的,自己也正是最不受眾人所喜歡的,而那些沒有不喜歡的人,或者不喜歡的人很少的學生,也很少有人討厭他。於是,老師得出一個結論:大體而言,他們加諸別人的批判,正是對他們自身的批判。

由此可見,當你不喜歡別人時,相應地,別人也可能不會接納你,因為你所發出的不友善的信息,別人一樣可以感受到。你散發出怎樣的信息,就會得到怎樣的回報。

在現代生活中忙碌的人們,很多人都忽略了身邊的人,然而反過來又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別人足夠的重視。你沒有去重視別人又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重視呢?所以,不如從現在開始學會去愛別人,關心別人,讚美別人,很快你將會發現非同尋常的反應,世界變得如此美好,每個人都那麼可愛,所有的人都在對著你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