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維·利最後說:“請你務必每一天都照這樣去做——您剛才看見了,這樣做隻占用了你10分鍾的時間,但它的價值不可估量。如果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那麼讓你們公司的每個員工也都這樣做。這個試驗你可以一直進行下去,然後給我寄張支票來,你認為這個建議值多少,就寄給我多少。”
一個月之後,舒瓦普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給艾維·利,還附上一封信,舒瓦普在信上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僅僅5年之後,伯利恒鋼鐵公司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可以說,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對小鋼鐵廠的崛起至關重要。
按照平常的習慣,人們總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來安排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不是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其實,這樣的做法是被動地迎合事情,而不是主動地去完成事情。想有所成就的人不應該這樣工作。
分清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成大事的人都是以分清主次的辦法來安排時間,把時間用在最急需、能產生最大效益的地方。
那麼麵對每天紛繁複雜的事情,我們如何能分清主次、把時間用在最急需、能產生最大效益的地方呢?這裏有三個判斷標準供你采用:
第一,你必須要做的事是什麼。這個標準有兩層意思:是否必須去做與是否必須由我來做。有些非做不可的事情,但並非是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而你隻負責督促就可以了。
第二,做什麼事能給你最高回報。找出能給你最高回報的事情,然後用80%的時間去做它,而用剩餘的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
這裏所說的最高回報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標要求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會比別人幹得更好的事情。最高回報的地方,也就是能產生最大價值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正反兩方麵看待勤奮。勤奮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要求。過去,人們將“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孜孜不倦視為勤奮的標準,但在信息時代,勤奮需要新的定義了,因為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使人常常茫然不知所措。勤奮要找對方向,找對點子,這就是當今時代勤奮的顯著特點。
由於現代社會隻承認有效率的勞動,因此勤奮已經不再是長時間做某件事的代名詞,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目標。
第三,能給你最大的滿足感的是什麼。無論你做什麼工作,你都應該把時間分配在令你感到滿足和快樂的事情上。隻有這樣,你的工作才會充滿情趣,並能讓你一直保持工作的熱情。
用以上的三個篩子過濾之後,你所要做的事情的輕重緩急就分得很清楚了。然後,你一定要以重要性優先排序(注意:人們往往有不按重要性順序辦事的傾向),按這個原則一直堅持去做,你將會發現,再沒有其他辦法比按重要性辦事更能有效利用時間的了。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麵去做”,這不僅僅是時間管理法則的精髓,更是讓你在忙碌生活中保持有條不紊的靈丹妙藥。
卡耐基說:“我知道我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所以我選擇先做重要的事情。”工作需要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避免拖延。人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瑣碎的小事做了一大堆,等到要做重要的事情時,已經沒有時間了。所以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不為不實問題的幹擾所動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就是說真正的男人能夠不受財富的誘惑,能夠在貧窮的時候不動搖,能夠在武力麵前不屈服,能夠堅守自己原則的男人才算是大丈夫。那些稍有風吹草動就轉變方向的男人,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堅持原則,不能操控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