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自己的情緒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1)(2 / 3)

以嚴格自律來防止走下坡路

物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受重力影響,斜坡上端的小球,往下滑不費力,且越滑越快;反之,如果要使斜坡下端的小球往上去,則要費去不少力氣。“上坡”就是用積蓄能量換取高度;而“下坡”是犧牲高度釋放能量。

人生同樣遵循“下坡容易上坡難”的定律。比如,要讓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父母要做很多努力,有時甚至一次又一次地監督和強製,也完全不起作用;而一種壞的行為習慣,不用教,孩子可能一下子就會了。

人們常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是一樣的道理。

人要變好、要成功往往比較困難,但是,要變壞、要失敗卻是很容易的事情。心理學家把這個心理定律叫做“下坡容易定律”。

這種現象是源於人性中的本能、欲望的低級需求。

人類學家認為:人首先是自然的、動物性的人,然後才是社會性的人。

攻擊、破壞、放縱、自私是動物的本能。為了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得以生存、繁衍,動物必須以這些本能去適應。鬆散、貪心、懶惰、自私自利等壞的行為,恰恰是受人的生存驅動力的影響,是源於動物本能的低級需求,是對欲望的放縱,是自發地表現出來的。

守紀律、講信用、愛勞動、愛清潔、勤奮進取等優良素質,是屬於人的社會屬性,需要長期培養才能形成。在培養的過程中,個體需要對自身的動物性本能加以克製和約束。即使形成以後,隻要人過於放鬆警惕,那些源於動物天性的本能也非常容易將它替代。

比如,我們用完東西,一扔便了事,既方便又無須約束,是出自於人的動物本性中的自私和散漫;而將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無疑是與人類最原始的本能相違背的,需要有意誌力和自控力。所以古人常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當一個人在不懈努力向上攀登的時候,當我們在艱難的環境中力求上進的時候,就是正在“上坡”。如果我們費了很大力氣、好不容易攀上了坡頂,然而沒有用力站穩,阻止自己下滑,就會使前麵的努力都白費。換言之,失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和維持卓越就必須要自律。

所謂自律就是針對自身的情況,以一定的標準和行為規範指導自己的言行,嚴格要求自己和約束自己。一般而言,自律包括三方麵內容:一是自愛,也就是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珍惜自己的名譽,珍愛自己的生命;二是自省,通過自省,我們才能發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自省是自我完善的前提;三是自控,它能阻止我們一再重複錯誤的歸因傾向和思維行為模式。

對於自律能力的培養,心理學專家們給出了幾個小方法。

(1)自省法。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號召我們經常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並改正。

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驅逐匈奴,使得國家空前強大。然而,由於他一味追求強大,致使對外戰爭長達30年之久,給人民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也犧牲了無數生命,進而使國家內部各類矛盾開始激化。

這時,桑弘羊上書,請求在西北邊陲輪台擴大屯田,以就地解決軍糧問題,擴大戰爭。武帝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隨後下了一道千古流芳的“輪台罪己詔”,檢討了自己的過失,並宣布停止戰爭,注意休養生息。

漢武帝此舉被後世廣為傳頌。的確,自省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是我們發現錯誤的有效方式,是自律的基礎。

(2)自警法。自警就是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名言、警句、格言等,來提醒自己、警戒自己。卡皮耶夫曾說過:“思想和格言可以美化靈魂,正如鮮花可以美化房間一樣。”

(3)榜樣法。榜樣有具體化、形象化目標的作用,以榜樣為目標,我們才不容易迷失方向,才能透過不斷縮短與榜樣之間的距離來進步。當然,榜樣必須是積極的、正麵的,可以是生活中的某個人,也可以是曆史上的某個人物,甚至可以是我們內心希望成為的那個“自己”。

(4)慎獨法。慎獨是指即使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謹慎地注意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不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隻有做到了慎獨才是真正的自律。

對於上坡和下坡,我們都有過親身體會。誰都知道下坡容易,在漫漫人生路中,人們走上下坡路也是很容易的,甚至一旦走上去便會毫不費力地一路下滑。而這樣的結局顯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結局。所以,我們就必須時刻警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律來避免人生走上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