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自己的情緒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1)(3 / 3)

選擇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事情做

古希臘戴爾菲城的一座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裏唯一的碑銘,它要求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即能感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然而,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為什麼不高興,這些問題從人類誕生開始,人們就不斷地問自己,然而至今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即便如此,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

有這麼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有一個好鬥的將軍向一位得道高僧詢問天堂與地獄的含義。

高僧輕蔑地說:“你性格乖戾,行為粗鄙,我沒有時間跟這種人論道。”

將軍於是惱羞成怒,拔劍大吼:“你竟敢對我這般無禮,看我不一劍殺死你。”

高僧緩緩道:“這就是地獄。”

將軍恍然大悟,心平氣和納劍入鞘,虔誠拜謝高僧的指點。

高僧微笑道:“這便是天堂。”

人在陷入某種情緒中時往往並不自知,總是在事情發生之後,經過有意識地反省才會發現,將軍的頓悟正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個人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情緒也是非常主觀的體驗,人與人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天生氣質上的差異,如知覺反應不同,對內、外在刺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有截然不同的過去經驗,若曾遭受過強烈的外在傷害,相關的情景就比較容易引發相似的情緒;不同的人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對事件的詮釋、評估不同,自然也造成不一樣的情緒體驗。

了解自我,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可以影響和改變他們所了解的東西,當你想要認識自己、積極改變自己的時候,卻變得很難。

真正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可以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某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生王濤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由於王濤在校專業成績十分突出,很多來校招聘單位都想網羅他。其中有一家國有企業,也有幾家外資企業。但是王濤卻看不上。他有著自己的目標,那就是他要考某中央機關的公務員,考公務員比考大學還要難很多,但是王濤還是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王濤認為自己終於如願以償,興奮地憧憬著美好的生活,他的親朋好友也紛紛表示祝賀。

然而,現實卻是無情的。滿懷希望的王濤開始正式工作以後,才發現他整日都在進行大量的數據統計和整理。沒完沒了的煩冗工作使得他的工作熱情逐漸消退,並且這些東西跟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毫無關聯,王濤空有一腔大幹一番的誌氣,卻苦於沒有施展的舞台。

他開始心灰意冷起來,工作也屢屢出錯,最終,他因工作上的重大失誤而被辭退。

在選擇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時,我們不僅僅是要分析行業本身的發展前途,更要分析自身的條件是否適合在這個行業發展。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才幹的工作才是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也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索爾格納夫說:“每一個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應該做的,而要做他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帥杖,就拿槍;沒有槍,就拿鐵鏟。如果拿鐵鏟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帥杖要強千百倍,那麼拿鐵鏟又何妨?”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最擅長的,不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是愚蠢的,就相當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競爭,結果必然是失敗。所以說,隻有充分地認識自己,客觀地估量自己,認識自己真正的潛力所在,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才能更好發揮自身的優勢。

那就別再把時間浪費在你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事情上了,如此除了增加你的苦悶之外別無他用,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內心的渴求,然後做自己擅長的、喜歡的事情,你就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