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解決價格分歧,促成產品交易(3)(1 / 2)

有一位女士在一家首飾店看上了一款非常漂亮的玉手鐲。店家給出的價格是2750元。這個價格顯然有些貴,這個客戶表示希望再降一些,店家接受了,客戶仍然要求再往下降,最後店家降到了980元,客戶一聽便沒說什麼,打算再看看其他的款式,誰知店家又說:“這樣吧,我給你一個跳樓價,要不是因為今天沒有開張,是絕對不可能賣這麼低價格的。600元,拿走吧!”

從將近3000元,一下子降到了600元,如果是你,你會馬上付錢走人嗎?答案是,不會。因為你不敢想象這價格究竟還有多少水分。說不定它隻是一個價值幾十塊錢的手鐲呢。那位客戶也是這樣想的。

聽到店家最後的報價後,她甚至覺得那款手鐲並沒有最初看到時那麼漂亮了,她甚至認為這其實隻是一個廉價品,所以,她忙說“我再考慮一下”,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家店。身後的店家卻不停喊著:“別走啊,你想多少錢呢?500元要不要……”

這個店家之所以沒有賣出這個手鐲就是因為他把價格一降再降,讓客戶開始懷疑起產品的真實價值。在客戶看來,店家毫無原則地降價隻能說明那件產品的確不值那麼多錢。所以,便再也沒有購買的意願了。那位店家也許事後能夠總結出自己這次交易失敗的根本原因。當然如果他非要認為是那位女士根本就不想買或者買不起,那麼我們隻能說,他以後的生意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然而,我們卻要以此為戒。千萬不能像事例中的那個店家一樣,把自己產品的價格毫無底限地一降再降,一般來說,降價的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當客戶第三次要求降價時,一定向對方表明:“不好意思,我們這款產品的成本是很高的,不然也不能保證它的質量。現在這個價格,已經是史無前例地讓利了。如果您還是不能接受,那就再看看其他款吧……”這樣把價格問題轉向價值問題,也讓客戶明白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樣做的效果反而比一降再降的效果更好。

63.讓客戶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銷售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客戶,他們花錢很謹慎,不會輕易掏腰包,麵對這類客戶,和他們談論價格時,首先要讓他們覺得錢花在了刀刃上,然後再報出價格。這樣,他們會更容易接受。

一般來說,這類客戶比較節儉,他們屬較為保守的一類。他們可能經曆過較為貧窮的生活,深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所以即使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了,也很難改變原有的習慣。他們視節儉為美德,對不節儉的人的許多習慣反倒看不慣。麵對這類客戶,一定要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告訴對方產品的價值所在,並幫助對方分析以你給出的價格購買這樣的產品物有所值,並且向對方傳達一種錢要花在刀刃上的理念,最後再談論價格。在此基礎上報出的價格,對方會很容易接受。

小林在2005年的時候,開辦了自己的家庭裝修公司。在工作中,他一直秉承的銷售理念是讓客戶把錢花在刀刃上。

一天,一位客戶想讓他幫忙參謀如何裝修、選材。小林直言不諱:“對於一個家庭裝修來說,一般的主材要買好的,不能省錢;廚房廁所裏的用具也要買好的,浴室裏的東西不能買便宜的;做防水的材料也要買好的,防水材料太假,就算師傅做得再好,發生漏水現象,想要恢複也會變得很困難,比當初做防水花的錢還要多。因此,在這些方麵,我們公司生產的都是質量過關的產品。雖然價格有些高,但是絕對物有所值。在進購建材時,我都要親自把關,價格貴一些沒關係,但是必須要保證質量。這方麵您可以放心。”

客戶有點不相信。小林接著說:“電也是一樣。電線和附材要買好的,一旦出了問題,也是很麻煩的,還可能很危險。說來說去,就是水電最關鍵,這些地方可以多花些錢。”

客戶說:“但是我想把房間裝飾得好一點,我想使用最好的材料。”

小林說:“我倒覺得這方麵可以省一點兒,畢竟房間的牆麵、窗簾、家具等,過幾年你不喜歡了可以換新的,這很容易。但是,廁所、廚房裏的東西都比較貴,壞了再買,那可不是花小錢的事,而且要重新安裝,很麻煩的。”

客戶聽了小林的建議,非常開心,因為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節儉,找了幾家公司,都胡亂給他們設計,客戶覺得不實在,他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找小林的。沒想到真找到合適的了!所以當小林報出房子裝修的價格時,客戶立即同意了。

一般情況下,客戶裝修房子都是要價格便宜又質量好的,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價格太低是做不好的。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該花的地方要花,不該花的地方可以少花。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質量,也可以節省一筆費用,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事例中的小林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為客戶著想,幫助客戶省錢,把客戶的錢用在最關鍵的地方,這就打動了客戶,因此客戶便把裝修的工程包給了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