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關鍵在於怎麼問——會提問才會促成交易(1)(1 / 3)

銷售的過程,就是銷售人員與客戶溝通的過程,而溝通中極為重要的兩點是:如何向客戶提問,以及如何從客戶的回答中獲知客戶的需求、客戶的購買欲望等信息。如果銷售人員的提問得當且命中客戶的“要害”,那麼,與客戶達成交易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81.銷售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銷售成功的秘訣在於找到客戶心底最強烈的需要。而多問幾個“為什麼”便能發現對方的需要,如此便可有針對性地展開推銷。成功的銷售員都是善於問“為什麼”的高手。

庫爾曼的一位朋友是費城一家再生物資公司的老板。他是從庫爾曼手中買下人生中的第一份人壽保險的。

一次,他對庫爾曼說:“我突然想起來,我是怎麼從你手裏買下今生的第一份人壽保險的。其實,你對我說的那些話,其他銷售員都說過。可是,他們的保險我都沒有買,卻偏偏買了你的。和他們比,你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你隻是一個勁兒地問我‘為什麼’。你不停地問,我就不停地解釋,結果把自己‘暴露’了。我解釋得越多,就越意識到自己的不利,最終我的心理防線完全被你的提問攻破了,弄得好像不是你在向我賣保險,而是我自己‘主動’要買的。”

朋友這番話提醒了庫爾曼,原來,不斷提問在銷售中是如此重要;原來,一句“為什麼”竟像一架探測儀,讓你在一番尋覓之後,終於發現客戶內心的需要。

確實,不斷地提問“為什麼”能幫助自己了解到客戶內心真正所需要的東西。其實,不隻是局外人不清楚客戶內心真正之所需,就連他們自己有時候也不一定了解他們自己內心的需要。作為銷售員,你很有必要通過不斷提問來幫助客戶發現他們這種需要,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同樣能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客戶的需要,從而促成你的銷售,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還有一次,庫爾曼向一家地毯廠的老板推銷壽險。老板態度堅決地對他說:“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買。”

庫爾曼問:“能告訴我原因嗎?”

老板說:“我們賠錢了。資金短缺,財政赤字。而你的保險每年至少花我們8000~10000美元。所以,除非我們財政好轉,否則,我們絕不多花一分錢。”

在談話陷入“山窮水盡”之際,庫爾曼追問:“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麼原因嗎?換句話說,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你這麼堅決?”

老板笑了,他承認道:“確實有點別的原因。是這樣的,我的兩個兒子都大學畢業了,他們都在這個廠工作。我不能把所有的利潤都投給保險公司,我得為他倆著想。對吧?”

當得知真正的原因後,庫爾曼為他設計了方案,向他保證財產不會流失。當然,這個方案也使老板的兩個兒子有了保障。最後,地毯廠的老板非常樂意地購買了庫爾曼的壽險。

可見,銷售中,不斷地向客戶提問能有效地幫你發現他內心真正的需要。對此,不妨適當借鑒,促成自己的銷售。當然,假如你一見到客戶就能發現內心的需要,那最好;但你無法辨別,那麼,你不妨像庫爾曼那樣多問一句“為什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相信你不會空手而歸。

銷售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探知客戶內心的過程,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讓客戶不斷地回答,而從客戶的回答裏你會獲知最想要的信息,這時,再利用你的口才有針對性地向客戶推銷你的產品,相信,很多客戶都會主動掏出口袋裏的錢。

82.多提讓客戶回答“是”的問題

推銷過程中,提問是有技巧的,通常,多提些讓客戶回答“是”的問題,往往會產生一種慣性,使客戶按照你的思路來思考,從而接受你的產品。

一天,一位購買電動機的客戶到廠家來投訴,銷售員老王接待了他。客戶說:“你們的電動機太燙了,連碰都不能碰,看我的手都被燙紅了!”老王好言相勸了一番,最後跟著這位客戶到他的工廠去探究一番。老馬看過後說:“既然是這樣,我們不能再要求您繼續訂購我們公司的產品了,您應該選購一些按照質量監督局所定的熱度標準的電動機,以免給您的身體和財產造成損失!”

客戶回答:“是的。”

“根據質量監督局的標準,電動機的溫度可以比室溫高出72,是嗎?”銷售員又問。

“是的。”客戶答道。

“那你們工廠裏的溫度又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