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院長快速的翻閱著手上的病例,身邊的醫生給他解釋著:“病人有一年的病史了,總是不自覺地吐舌頭。吐弄時舌頭能伸出3~5厘米,口水外流,根本就沒辦法好好吃飯,隻能食用流質飲食。患者曾在省內外諸多權威醫院的神經內科和五官科會診,可病因及診斷不明。”
吳院長合上病例,“顱腦CT,TCD做了麼?”
“做了,顱腦CT顯示陳舊性腦軟化灶,輕度腦萎縮;TCD未顯異常。”
吳院長走到病人身邊,仔細觀察病人的表象,身後的木小小跟著走上前仔細觀察著。吳院長示意護士記錄:“神誌清,精神不振。張口,啊~伸出舌頭。嗯,好。舌質淡,苔薄白,舌體不由自主晃動。拿尺子來,嗯。出唇3。8厘米,因舌晃動太厲害導致不能說話。拿過手來。”他摸著病人的脈搏,病房裏一片寂靜,“脈弦細,先做個頸椎張口位拍片。”
“院長,已經做過了。”說著劉主任從袋子裏拿出片子,“這個就是病人的頸椎張口位。”
“嗯。”吳院長映著陽光看了一會兒,身邊的醫護人員都靜靜的等待著結果,連病人的家屬都沒有打擾。在他們看來,這次求醫完全抱著死馬當活馬醫了,那麼多大醫院都沒轍,這個醫院名氣又不大,就當是碰運氣吧,說不定能碰上呢。
“初步判斷為齒狀突功能紊亂導致的吐弄舌。”
“院長,這個病人之前的病例已經判定為齒狀突功能紊亂了,可就是治療上總不見效果。”劉醫生無奈道。
“這樣啊。來,娃娃,你說說看,你看出什麼來了,有沒有什麼想法?”吳院長回身對著正在沉思的木小小發問。
“院長,這病人的事,不能兒戲啊。”劉主任一看吳院長對著一個小娃娃詢問,覺得有些太不可思議,忙出口阻止。
“哎,你可別小看這娃娃,這可是我的準徒弟,沒事,不用搭理他,你說說自己的想法。”劉主任一聽直接蒙圈了,自己求了好幾年都沒求來的事竟然落到了一個小娃娃的頭上。
“從傳統,髒腑辯證來認識,應該是心開竅於舌,心經走行是‘心係’‘目係’,可經絡流注中從未記載與舌相流係的部位啊,有些搞不懂。”
吳院長聞言哈哈大笑,“你小小年紀就能領悟至此已經很了不起了。任脈經挾咽部兩旁,聯係舌根,分散於舌下。按照你說的,心開竅於舌,心經走行是心係,目係,那就要提升益氣,最好是益氣補中。另外頸椎高位部滑脫可能會造成或者影響脾經及肝髒支脈的經氣運行,所以還要調節脾虛之症。‘經氣不榮則動’啊。現在病理分析出來了,娃娃,那你覺得用什麼方子比較好。”
木小小沉思了一會兒,答道:“嗯,循經辨證,而且照現在病人的病情,應該用藥灸比較好。柔肝健脾補中益氣,用升麻、炙黃芪50g,研末,黃酒50g,和勻調膏狀,分成十份然後製成藥餅,置於……嗯,置於……天樞穴上。”
“我倒是覺得把天樞換成百會更好,天樞屬足陽明胃經,主治的是腸胃疾病。百會屬陽,又於陽中寓陰,百脈之會,貫達全身。諸陽之會之巔峰部位又補中益氣之功效,所以不如把藥餅置於百會穴,放中艾柱一壯,針刺玉液穴0。5寸深,後用藥餅的餘熱溫熨雙側的公孫穴。這樣健脾益胃,調通經脈,你看,這個怎麼樣?”吳院長得意的看著木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