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青澀小男生,成熟大男人(2)(1 / 3)

22UP成長宣言

二十幾歲的男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再加上來自生活和工作的種種壓力,往往可能作出錯誤的選擇,做錯事,甚至做錯人。做錯事隻會影響你一時,但做錯人卻會影響你一生。因此,無論麵對什麼問題,都務必三思而後行,不要被年輕氣盛左右了頭腦,別被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擋住了眼睛。

別怕犯錯,更別怕認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麵對各種誘惑,各種困難,各種未知,在嚐試成功的過程中,在摸索人際關係的過程中,總會犯下一些錯誤。但是,真理就是在一個個錯誤發生後顯得更加清晰,前進的方向也更加明確。由此可見,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更可怕的是拒不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錯了並不可怕,隻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過自新,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於自省和改過遷善,所以他才偉大,才能名垂青史。

齊宣王修築大宮殿,整整三年過去了,還沒有建成,極大地損耗了齊國的國力,但是卻無人向齊宣王進諫。一天,一個叫春居的士人冒死進見齊宣王,他說:“如果國君做事不考慮百姓的死活,那麼這個國君算得上是賢明的君主嗎?”齊宣王說:“算不上。”春居又說:“現在您修建大宮殿,麵積過百畝,共有三百個門,我們齊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建了三年還沒有建成。百官無一人進諫,請問大王算得上有臣子嗎?”齊宣王沉思片刻,說道:“沒有。”春居說:“我請求回避了。”說完掉頭走了出去。齊宣王大悟,忙起身叫道:“春子,請回!你為何這麼晚才來勸阻我?我馬上下令停修宮殿。”並轉身對史官說:“將此事寫入史書:我喜歡修建大宮殿,很不賢德,是春子阻止了我。”

古人雲:“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一旦一個人能夠感覺到有愧於心,則說明此人是個明智的人。相反,倘若一味自以為是,跳不出“私”和“自我”的圈子,則必將成為孤家寡人而自食其果。

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智者能夠真正做到不單單停留在悔恨上,更不會文過飾非,而是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並且做到改過遷善。這對鑄成大錯的人來說,意義尤為重大。中國曆史上不乏這些能夠正視自己錯誤的君王,齊宣王如此,其實可以說是“子承父業”,齊宣王的父親齊威王在被鄒忌指出錯誤後,馬上下令:“全國大小官吏,平民百姓,但凡可以當麵指責我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以書麵形式來勸諫我的,給予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入我耳朵裏的,給予下等獎賞。”一時間,群臣紛紛進諫,門庭若市,幾個月後,還不時會有人前去進諫,但是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隻有正視並積極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會使自己日趨完善。但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覺悟,同樣是國君,專橫跋扈的周厲王就恰恰相反,他不但不改正自己的錯誤,還要鉗住萬民之口,派人員監視民眾,有誰一旦帶出指責之意,必定會被置於死地,致使出現“道路以目”的怪象。但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三年後,國人忍無可忍,聯合圍攻王宮,連衛士都不願保護他。最終因眾叛親離而被流放。

由此可見,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不認錯。

二十幾歲的男人,麵對太多的未知,勇於嚐試就難免會犯錯,但是不嚐試就永遠不會成功。所以,就算會犯下錯誤,也要勇於嚐試。嚐試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更要勇於承認,從而總結經驗教訓。犯了錯誤沒關係,及時糾正,使自己的雙腳踏上人生的正軌,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那麼,怎麼處理自己的錯誤呢?

1.要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

犯了錯,不能消極回避,要直麵錯誤,敢於承認,並且承擔責任,做一個負責的男人。犯錯能夠檢驗做人的勇氣。一個人隻有直麵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推搪敷衍,才算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隻有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確保一生通途。

2.找出錯誤的根源,吸取教訓

別人為我們指出錯誤,或者自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我們就要及時找出犯錯的原因,吸取教訓,不讓同一個錯誤再次發生甚至是多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