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門人很茫然地搖了搖頭,反問道:“你怎麼知道這兒就是天堂呢?”
“因為我是從地獄來的。”
“原來如此!難怪我一直都不知道天堂何在,原來是因為我從未去過地獄。”
按照辯證法,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因此,要想劃分出具體的天堂和地獄來,就必須進行一番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隻看到自己的困難,而不知道別人其實更困難,“身在福中不知福”講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第3則天堂與地獄的故事是有關日本臨濟宗白隱禪師的。
有一個日本武士不信天堂地獄之說,一天,他正好遇到白隱禪師,便上前問道:“請問禪師,你認為真的有天堂和地獄嗎?”
白隱問:“你是做什麼的?”
“武士。”
“真是不知道有哪位主人會雇傭你呢?你看上去簡直就是個乞丐!”
武士一聽大怒,兩手緊握劍柄,看上去隨時都會發作。
白隱非但沒有停止,反而繼續激將他說:“就你那武器,鈍得砍不動我的腦袋。”
武士真的被激怒了,在他正要拔劍的時候,白隱說:“地獄之門由此打開。”
武土恍然大悟,忙收起劍向白隱行禮致歉。
白隱微笑著說:“天堂之門由此敞開。”
按照白隱的觀點,天堂與地獄其實隻存在於人的心中。隻有一心向善,寬待他人,天堂才會降臨。
豐富的天性,如果不被拿來滋養別人,也就要枯萎了。
——羅曼·羅蘭
自私是墳墓
自私是“墳墓”,它隻能使人更自閉。隻有心胸寬廣的無私才能助你和他人一起獲得雙贏。
有兩位非常要好的教徒,他們都十分虔誠,一天,兩人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在背上行囊上路的時候,他們發誓不到聖山絕不返家。
兩個多星期後,他們遇見了一位年長的白發聖者,這位聖者看到兩人如此虔誠地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非常感動,他對兩位教徒說:“從這裏到聖山大概還需要10天的時間,但是遺憾的是,我在這個十字路口就要同你們分開了,走之前,我要送給你們每人一個禮物。這個禮物就是隻要你二人中有一個先許願,則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聽到這裏,其中一個教徒非常高興,他暗自琢磨:這實在是太棒了!雖然我已經想好我要許什麼願了,但我不能先說出來,因為一旦我先許願,就會吃虧,而他就可以得到雙倍的禮物。而另一教徒也暗想:我怎麼可以先講呢,我先講我的朋友就可以得到兩倍於我的禮物。由於兩人心裏都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所以為了不使自己吃虧,這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謙讓起來。“你先講嘛!”“你年長,還是你先許願吧!”“不不不,應該你先來!”就這樣,兩人互相推讓,在經過一番“客套”後,兩人都開始不耐煩了,於是氣氛也發生了轉變,“你幹嗎啊?你先講!”“為什麼是我先?我才不呢!你先講!”
終於,其中一個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可真是不識相、不知好歹!你要是再不許願,我就打斷你的腿,你信不信,我能把你掐死!”
另外那人一聽,自己的朋友居然這樣恐嚇自己,心想:既然你無情,就別怪我無意!我得不到的東西,你也別想得到!於是,這個教徒就一咬牙,狠心地說道:“那好,我先許就先許!”
話說完不久,恐怖的事情發生了。答應先許願的這位教徒的一隻眼睛很快就瞎掉了,而他的好朋友——那個與他同行的教徒,也立刻瞎掉了雙眼。
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是由於兩個人的情緒都被狹隘、貪念與嫉妒所左右,於是“祝福”變成了“詛咒”、“好友”變成了“仇敵”,原本可以實現“雙贏”的事,竟然變成了兩個人都成為瞎眼的殘酷結局!
所以說,自私隻會讓人走進生命的死胡同,無法得到陽光與雨露的滋潤。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
多為他人著想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獨立存在,他需要同各式各樣的人交往,在這個工程中,每個人都應該多為他人著想,惟有“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