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真理 珍惜時間

與真理為友

發現真理很難,在發現真理之後堅持真理更難,尤其在他人不能夠認同的情況下。而要否決謬誤則難上加難,特別是在他人都相信那謬誤是真理的時候。

蘇格拉底的學生向他請教如何才能獲得真理。蘇格拉底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一位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他邊走邊說:“各位要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氣中的味道。”說完,他就走回到講台上,然後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誰聞到了蘋果的味道?”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學生舉手答道:“我聞到了,是香味兒!”蘇格拉底聽後,沒有說什麼,而是再次走下講台,一隻手舉著蘋果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而且還邊走邊叮囑說:“各位一定要集中精力,仔細嗅一下空氣中的氣味。”然後走回了講台。

稍停了一會兒,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又拿著蘋果從每一位學生身邊經過,讓他們都嗅了一下。這一次,當他站在講台上問出同樣的問題時,除了1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而那位沒有舉手的學生,突然扭頭看了看左右,然後也慌忙把手舉了起來。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了,他舉起手裏的蘋果,緩緩地對大家說:“很遺憾,這是1個假蘋果,沒有任何味道。”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偉大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一聲高呼,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要始終以真理為友,甚至視“真理”為我們心中的“上帝”!無論是在權貴的重壓之下還是在眾人的非議之中。真理是火把,可以照亮整個世界,是真理的力量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以真理為燈火,以真理為支柱,不要以別的東西為支柱。

——釋迦牟尼

敢於說出事情的真相

真理高於一切。你必須有足夠的勇氣戰勝真理前的障礙。這些障礙包括權威、私利、虛榮等很多因素。

每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總見證過一些真相,但是由於這些事情與己無關,或者因為與己有關但同時也關係到他人,所以,為了明哲保身免擔風險,這些人就往往選擇沉默。也正是因為這些沉默,人類的良知也日漸淪喪。

這些天來,神父一直很苦惱,事情的起因是由於一個男人在他麵前做過一次懺悔。那個男人說:“實話告訴您,我是個殺人犯。”

那個男人向神父坦白說,他是一起殺人案中真正的凶手,而該案的嫌疑犯卻已經被逮捕並判處死刑。按說,神父應該向警察局報告這件事的真相,可是教規卻嚴禁將懺悔者的秘密泄漏出去。

他不知如何是好。倘若一直這樣沉默下去,那麼一個無辜的人就會冤死,這樣會令他良心非常不安,可是如果打破教規,對於發誓要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上帝的他而言,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他因此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最後,他決定保持沉默。於是,他前去找另一個神父,並在那個神父麵前進行懺悔:“我將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無辜的人被處死……”

聽他陳述完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位神父朋友也十分為難。想來想去,他也決定保持沉默。但是,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他又去找另外一個神父懺悔……

在刑場上,神父問死囚:“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神父,我沒有罪,我是冤枉的!”死囚激動地說。

“這個我知道。”神父回答說,“你是無辜的這個事實,全國的神父都知道。可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這些神父們為了不受教規的處罰而放棄了對真理的遵從,而他們遵守教規的代價則是令一個無辜的人走向斷頭台。真理是一個崇高的字眼,它需要崇高的心靈去維護。人人都希望自己站在真理這一邊,但是卻並非人人都有足夠的勇氣與真理為友。一旦真理同私利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就往往會失去說出事情真相的勇氣。

愛因斯坦曾說:“我要做的隻是以我微薄之力來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

不論將來人們怎樣說我,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一絲不苟地固守真理,不違背事實。

——貝多芬

真理的歧路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列子》中講了一個“歧路亡羊”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名叫楊子的哲人。一天,楊子的鄰居家裏的一隻羊不見了,於是就請求大家幫忙去尋找。楊子說:“不過是丟了一隻羊而已,為何要動用這麼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咱們這裏岔路太多了,所以需要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