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陣,出去找羊的人陸續回來了,楊子問大家:“羊找到了嗎?”

“找不到啊。”眾人紛紛搖頭。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沒有找到啊?”

“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岔路,這麼多的岔路讓人實在無法判斷羊到底跑到哪條路上去了。沒辦法,我們就隻好回來了”。

此後一連好幾天,楊子都在為羊的事情悶悶不樂,沉默不語。他的學生們都感到難以理解,便問他:“老師,一隻羊能值幾個錢呢,況且這也不是您的羊啊,老師您為何這麼多天都為此悶悶不樂呢?”

對於學生的疑問,楊子沒有回答。倒是其中一個學生了解老師的心思,替他回答道:“老師的心情不好,並非因為那隻丟失的羊,而是因為老師通過此事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會有許多岔路,於是難免有很多人誤入歧途,以致浪費了終生。老師是因此才感到非常難過的啊!”

我們說,雖然故事中的哲學家楊子未免過於多愁善感了,但是認識真理的過程的確是非常艱難的。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人的認識活動必須以感官經驗為基礎,首先獲得感性認識,然後從感性認識中提煉出理性認識,最後還要把這個理性的認識放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從而獲得新的經驗,再獲得新的感性認識……如此不斷往複前進,才會一步一步地向真理靠近。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條“實踐——認識——實踐”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岔道口,稍不留神,就可能走上真理的歧途,掉進謬誤的陷阱之中。

最初偏離真理毫厘,到頭來就會謬之千裏。

——亞裏士多德

真實的高度

沒有一件樂事能與站在真實的高峰相比。坐在巨人的肩頭摘蘋果固然容易,但沒有味道。要想擁有真實的高度,首先要尊重真實。

一天,大仲馬得知他的兒子小仲馬每次寄出的稿子都被槍斃掉,便對兒子說:“如果你能在寄稿的時候,順便也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短信,哪怕隻有很短的一句話,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有所改觀了。”

小仲馬固執地說:“不,爸爸,我不想站在您的肩上去摘蘋果,那樣的話,摘來的蘋果於我而言毫無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了以父親的盛名來作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還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很多個其他姓氏的筆名,免得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同他大名鼎鼎的父親聯係起來。

麵對一張張冷酷無情的退稿箋,小仲馬並未沮喪,他依然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有一位資深的編輯被他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而這位資深編輯也一度和大仲馬有過多年的書信往來。當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馬一模一樣時,開始懷疑是大仲馬另取的筆名。可是,他不敢斷定,因為作品的風格同大仲馬的迥然不同。為了解答這個疑問,他迫不及待地乘車去造訪大仲馬的家。

令這個老編輯大吃一驚的是,《茶花女》這部偉大作品的作者,居然是大仲馬年輕的兒子小仲馬。“您為什麼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老編輯疑惑地問。小仲馬說:“因為我隻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老編輯聽後,對小仲馬的做法讚歎不已。

《茶花女》出版後,法國文壇的評論家們一致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記》。於是,小仲馬一時聲譽鵲起。

記得有這樣一句老話:前30年看父敬子,後30年看子敬父。是的,無論誰借誰的光,恐怕最長期限也不過30年而已,要想得到別人長久的尊重,就惟有靠自己的本事了。小仲馬就是因為擁有了真實的高度,才使自己站得更穩更久。

不要外求,退而自省,因為真理就在人的內心深處。

——聖·奧古斯丁

追求自然

平凡的東西,運用得恰當就是美麗。缺憾也一樣,放對了地方,就會轉化成優勢。

從前在夏威夷有一對雙胞胎王子,一天國王想為大兒子選擇一個王妃,就問大王子喜歡什麼樣的女性。大王子說:“我喜歡瘦一點的女子。”這個消息一夜間傳遍了大街小巷,這個國家的年輕姑娘們都想:“假如事情非常順利的話,自己或許能攀上枝頭做鳳凰了。”於是就開始爭先恐後地減肥。

不知不覺中,島上幾乎再也看不見肥胖的女性了。甚至還發生了幾例因為競相比較誰更苗條而導致餓死的事件。

就在這裏的女性爭先恐後地想要成為最瘦的人,以期得到大王子的青睞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她們的夢想破滅了。大王子因病突然過世,國王便倉促決定由小王子來繼承王位。於是國王就想為小王子選擇王妃,便問他同樣的問題。“比起目前島上這樣的女孩子,我還是比較喜歡豐滿的女性。”小王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