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無論對人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情緒所需要的膳食與健康身體所需要的膳食是一致的。合理的飲食能夠幫助人們擁有“靚”心情、“棒”身體。那麼,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麵來做到合理飲食呢?
第一,一份包含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必需脂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的食物能夠幫助我們改善情緒。具體來說,有十種“快樂食物”最值得我們攝取。
(1)深海魚。那些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其原因不隻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還因為他們食用了更多的深海魚。
(2)香蕉。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香蕉能夠使人心情愉悅,在此就不多說了。
(3)葡萄柚。葡萄柚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壓力,而且它特有的強烈香味也具有提神醒腦的效果。
(4)藥茶。《神農食經》和東漢華陀的《食論》中都明確提出,藥草茶也是“愉悅”性食物。
(5)菠菜。它含有豐富的葉酸,能有效地抵禦憂鬱。
(6)櫻桃。櫻桃中的花青素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緩解人的煩躁感。
(7)大蒜。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統計調查發現:食用大蒜能夠使人不容易被疲倦、焦慮、怒氣所困擾。
(8)南瓜。南瓜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物質能夠促進人體將儲存的血糖轉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正是腦部活動唯一的燃料。
(9)低脂牛奶。它能夠為人體補充鈣質,有效緩解緊張、暴躁或焦慮。
(10)雞肉。雞肉是人體獲得硒的主要來源,而充足的硒是讓人精神狀態良好、心理平衡的一個必要前提。
第二,針對人們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專家還給了以下的飲食建議:
(1)情緒不穩定者應該多吃一些含鈣、磷較多的食物,如大豆、牛奶、莧菜、炒南瓜子、海帶、木耳、紫菜、田螺、橙子、河蟹、蝦米等。
(2)喋喋不休者要多食用粗糧、牛奶加蜂蜜,這樣才能獲得充足的維生素B,進而改善嘮叨的情況。
(3)易怒者應盡量少吃高鹽高糖的食物,而多吃鈣質豐富的牛奶及海產品,以平複因缺少鈣和維生素B而引起的暴躁衝動情緒。
(4)怕事者應多吃辣椒、筍幹、魚幹以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多吃瓜果蔬菜緩解酸性食物過量帶來的負麵影響。
(5)優柔寡斷者要養成以肉類為中心的飲食習慣,當然水果、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
(6)消極依賴者應少吃甜食,多吃含鈣和維生素B1較為豐富的食物。
(7)做事不能善始善終者大都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應多吃豬、牛、羊、雞肉、鴨肝、牛羊奶、雞鴨蛋、河蟹、田螺等食物補充維生素A,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辣椒、紅棗、獼猴桃、山楂、橘子、苦瓜、油菜、豇豆等。
(8)固執者需要減少食用肉類(但可多吃生魚)和鹽,多吃綠色、黃色蔬菜。
第三,生活中,我們還要注意飲食規律的把握,要按時按量,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廢寢忘食。蘇格蘭有研究指出,飲食習慣不規律會導致人體影響情緒的物質(比如腦中的“燃料”——葡萄糖)等忽多忽少,使得心理狀態不穩定,給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第四,抑鬱症食物不可過多食用。所謂抑鬱症食物主要包括:
(1)高糖類食物,如巧克力等,人體攝取糖過多,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一方麵造成葡萄糖缺少,使大腦運作缺乏燃料,另一方麵使血糖又急速降低,反複的變化讓人心神疲勞。
(2)過量的咖啡,咖啡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振奮精神,但會讓人產生依賴性,一旦少了咖啡,就會出現頭痛、憂鬱的情況;而且過度飲用咖啡會導致緊張、興奮、好動不安等類似精神病的症狀。
(3)酒可能引發恐慌症的症狀。
(4)高油的食物會在人體中製造大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會傷害神經元。
5.喂飽饑餓的情緒
生活中,我們對於生理饑餓是非常容易察覺的,倘若感到饑腸轆轆,隻需要及時補充食物,就能緩解饑餓帶來的身體不適感。然而,生活中,我們時常會有比生理饑餓更難受的感覺,比如心靈空虛、百無聊賴、活力日減、情感麻木、心理抑鬱、精神不振等。其實,這些都是心理學上“情緒饑餓”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