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登山史上,雖然大多數8000米以上的高峰都曾被登山家們登頂過,包括珠穆朗瑪峰。但還沒有任何人登頂過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無須說不用氧氣瓶了。
事實上,他的驚世的偉績還不僅僅這些。在第一次無氧登珠穆朗瑪峰,單人攀登南迦帕爾巴特和珠穆朗瑪峰之後,他成為第一個登上所有8000米高峰的人。令人驚奇的是,他還活著。
梅斯納爾最可貴的是,他是惟一一個真正單人、不攜帶氧氣設備、在季風後期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今天,珠穆朗瑪峰上人山人海,即使單人登頂,隻是意味著從衝鋒營地到頂峰無人幫助罷了。梅斯納爾在季風後期登頂,現在任何人都辦不到。
引子:前無古人的登山皇帝梅斯納爾
1.“無可比擬的震撼”
當梅斯納爾和漢斯·卡姆蘭德登上了洛子峰頂時,也就意味著他實現了登頂世界上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願望。
從洛子峰頂下撤時,梅斯納爾沉浸在一種平靜、滿足的感覺之中,所有的衝動都已消耗殆盡了。大本營的協作人員湧到冰瀑區來迎接他們,《國際徒步旅行》雜誌的記者們,夏爾巴搬動工,甚至登山隊的廚師們都來了。
“嘿,祝賀你們倆!”隨著夥伴們的問候,一杯熱茶遞上來。
他們相互擁抱,大家都感到十分寬慰。
梅斯納爾後來這樣談到自己的感受:
“我用了16年時間攀登世界上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在16年前這並不是我的誌向,我是在四年前才萌生這個想法的,選擇難度大的攀登路線,樹立新目標對我來講是更為重要的事。我總是試圖用新的方式去對付難題,將我們的攀登和我自己推向極限,超極限。
並非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並非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一個缺乏目標,缺乏更新、更高目標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極限的,是無法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的。一個充滿激情的人,總是不斷地將自己推到更新、更高的挑戰麵前,他們不斷地思考,發現自己的極限,發揮自己的潛能,最終他們走在了最前麵。
“登山的真正藝術在於生存。當人們把登頂作為成功的標誌之後,人類越登越高,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高山上人跡絕無,去登山不但誌同道合者寡,就連理解你的人也寥寥無幾。山聳立在那裏,那是一片未被認知的土地。這所帶給我們的震撼和經曆是任何“田園”都不可比擬的。”
許多人隻想成就第一,隻知道進取,結果不知不覺中為未來埋下了許多隱患。一個真正的成功者,總是在成熟以後,才認識到穩定是發展的前提,生存,可持續發展是積極進取的前提。
2.前無古人的“壯舉”+“創舉”
今天,珠穆朗瑪峰上人山人海,即使單人登頂,隻是意味著從衝鋒營地到頂峰無人幫助罷了。梅斯納爾在季風後期登頂,並且采取的是單人行動,不攜帶任何氧氣設備,現在,任何人都辦不到。
在大量的登山實踐的基礎上,醫學博士們都認為:在大約8000米的高度上,人類的生理機能將會發生紊亂。如果再繼續向上攀登,大多數普通的登山者就會因山頂上稀薄的空氣而當場斃命。即使能存活下來,頂多也不過幾小時而已。因此,人們都把這一高度稱之為“死亡帶”!
世界上共有14座山峰的高度超過那令人生畏的“死亡帶”。這14座高峰都分布在一條半月形的巨大山脈之中。這條山脈北起巴基斯坦北部,沿著喜瑪拉雅山脈朝東南方向延伸到錫金。對登山者來說,麵對這14座8000米以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就意味著麵對死亡。
雖然如此,人類並沒有被死亡嚇倒,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的曆史已經有一百多年。
一百多年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證明:在當時的條件下,登頂8000米以上的山峰時機還不成熟,而且也不可能!
二戰以後,從1950年到1964年,人類才成功地登上了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
由於當時的登山設備還不精良,甚至有缺陷。所以,能夠攀登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的確是一種驚世的壯舉。
看起來,聽起來,說起來不可能的事,不一定真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還是做了以後才知道。
在梅斯納爾之前,八座山峰的登頂者使用了氧氣設備。這些登山者或多或少都不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上去的,因為他們使用了氧氣瓶。在世界登山史上,還沒有任何人登頂過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無須說不用氧氣瓶了。這無疑是一種驚世的創舉。
他曾在1982年一年之內,成功地登頂了三座8000米級的山峰。
“總計起來,我十八次登頂8000米級的山峰,有四座山峰登頂兩次。截至1986年10月16日,如果按許多人的說法,把登頂全部8000米級的山峰看作一場“競賽”,那麼我在這場競賽中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