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別緊張,別緊張
平台向下的幾百英尺是一個開闊而平緩的衝溝。在這段路上一切都順利。但後來,路線在覆蓋著6英寸厚新雪的頁岩上彎曲延伸開來。要越過這種不穩定的地形需要高度的注意力,而這一點對於昏昏沉沉的科萊考爾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找到正確的路線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風已經把前麵登山者的足跡吹沒了。1993年,麥克·格魯姆的夏爾巴攀登夥伴——丹增的侄子——一名出色的喜馬拉雅登山者,正是在這個地帶迷失方向而摔死的。為了能正視現實,科萊考爾開始大聲地自言自語。“別緊張,別緊張,別緊張,”科萊考爾一遍遍地對自己說,“千萬別把事情搞砸。這一點至關重要。別緊張。”
越是危險越要保持穩定的情緒。越是慌亂,就越容易出錯。從內心不斷地提醒自己,有助於強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行動與思想保持一致。
科萊考爾坐在一塊巨大而傾斜的岩石凸起上休息。幾分鍾後,突然傳來“砰”的一聲巨響。科萊考爾嚇得跳了起來。足夠的新雪已經堆積起來,他擔心崩落的雪塊會從山上墜落下來。但當他環顧四周時,卻什麼也沒看見。緊接著又是一道伴隨著照亮了整個天空的閃光,“砰”的一聲巨響。這時科萊爾才意識到他聽到的是雷聲。
科萊考爾在早晨上山的時候,刻意地仔細觀察了這一段山路。他當時曾不斷地往回看,以便找到可幫助下山的標記。他還強迫自己這樣記憶這段地形:“記住要在這塊像船首的拱壁處向左拐,然後沿著依稀可辨的雪徑向前直到它突然向右轉去。”這是他多年前訓練自己掌握的方法,而且在每次登山中他都會強迫自己用到它。在珠穆朗瑪峰上,這方法或許可以救他一命。
在進取的過程中就要想好退路。在需要的時候,及時為未來的行動做好準備,這樣,就不會到時因缺乏準備而陷入慌亂。許多事情必須提前做,到了眼前才意識到,可能已經晚了。
下午6點的時候,暴風雪襲來。在肆虐的狂風和飛舞的雪片中,科萊考爾終於費力地抓住了黑山人在南山口之上600英尺處的雪坡上固定的繩索。風暴使他漸漸清醒起來了。他意識到自己在最關鍵的時候下到了最複雜的地形。
科萊考爾在暴風雪中向下移動一段時間後,開始產生一種可怕而熟悉的窒息感。他意識到自己的氧氣又用完了。3小時之前,當他把第三瓶也是最後一瓶氧氣接到調節器上時,他就已經從計量表上看到那一瓶隻有一半氧氣。當時他並不懷疑這半瓶氣體可以支撐到下山,因此也就沒有刻意去換一瓶滿滿的氧氣。但是現在,氧氣已經全沒有了!
沒有了氧氣,科萊考爾取下把麵罩掛在脖子上,然後奮力向前挪動。他竟出乎意料地平靜。然而,沒有了氧氣補充,他的步履更緩慢,而且走幾步就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現在,科萊考爾由於極度的疲勞而感到自己與身體的分離。他仿佛是從上麵幾英尺的地方看著自己下山。他想象著自己穿了一件綠色的羊毛衫。盡管狂風中溫度已達華氏零下幾度,但他還是感到一股奇妙的讓人躁動不安的暖流。
下午6點半的時候,科萊考爾已下降到距4號營地垂直高度為200英尺以內的地方。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障礙隻有一道了:在沒有繩索的狀態下從一段光滑而堅固的冰坡穿過。陣陣巨風夾雜著雪珠撞擊著他的臉部,裸露的每一塊肌肉都被凍僵了。與他水平距離不到650英尺遠的帳篷隻能在乳白色天空中若隱若現。任何錯誤都是不能容忍的。由於擔心出現關鍵性的失誤,在開始繼續下山前,他坐下來休息。
然而科萊考爾一旦坐了下來,惰性就一下子冒了出來。坐下來休息比鼓起對付冰坡的勇氣容易得多。他就坐在那裏,任風雪在身邊咆哮。他讓思緒馳騁。就這樣,他無所事事地過了好長時間。
科萊考爾把帽子的係繩緊了緊,隻讓眼睛露出一條縫來。然後,他把毫無用處的結冰的麵罩從下巴上摘了下來。這時,安迪·哈裏斯突然在他身邊的黑暗中出現了。他用頭燈朝安迪的方向照去。當他看到安迪那張可怕的臉時,不由得倒退了幾步。安迪的臉頰凍上了一層冰,一隻眼睛已凍得睜不開了,發音也含混不清。安迪的狀況看起來很糟。“從哪裏能到達帳篷?”安迪突然開口問道。很明顯,他想要趕快回到帳篷。
科萊考爾向4號營地的方向指了指,並告訴安迪要警惕下麵的冰地。“它比看上去的要陡峭得多!”科萊考爾在暴風雪中竭力地大聲喊道,“也許我該先下去,然後從營地取根繩子。”他還沒說完,安迪就突然轉身向冰坡邊緣走去,科萊考爾一個人目瞪口呆地坐在原地。
“安迪,”當安迪從最陡峭的地段向下滑動時,科萊考爾在他身後大聲喊道:“你瘋了嗎?這樣肯定不行!”
安迪回頭喊了些什麼,但他的話被暴風吹得支離破碎。1秒鍾以後,他一個失手,突然頭朝下沿冰麵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