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九死一生 譽滿九州的“雙子星座”——李致新與王勇峰(12)(3 / 3)

1999年6月23日,當地時間13點25分,北京時間12點25分,李致新撥通了中國登山協會主席曾曙生辦公室的電話,從早上8點就守候在電話旁的曾曙生立即抓起了電話,他親自經曆並見證了李致新和王勇峰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整個過程。

“把膠卷全部拍完,把頂峰工作全部做完,一定要安全下撤。”王勇峰記不清老曾在電話裏叮嚀了多少個安全,反正這兩個字是重重敲擊在他的心上了。

登頂隻意味著攀登全程的一半,這是所有登山者的共識。

其實,非止登山如此。我們完成了產品和服務的銷售,也隻是成功了一半,如果忽視了售後服務,產品和服務更新,最終仍然會丟掉市場。我們完成了會議的組織和召開,如果忽視了善後工作,再召開會議,就會遭遇困難。我們完成了老板交代到的任務,卻置老板未交代的後期工作於不管,那麼,我們可能會引此丟掉了晉升、加薪的機會……

李致新和王勇峰他們明白,下山的路還很長。

下山時,他們在離頂峰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塊金屬紀念板,它隨時提醒著人們記住1981年的一個事故,當時,“瑪巴拉俱樂部”的一個成員在下山的途中遇難,他是從山頂順索具往下滑的時候墜下山崖。雖然李致新他們沒有利用索具下滑,可是,沒有安全返回營地,就一刻也不能放鬆自己。

在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後,就容易漸漸地放鬆警惕。危險也最容易在放鬆警惕的時候發生。

下山的路上,沒完沒了的大雨不斷地流進他們的眼睛,幹擾他們尋找下山的道路。上山時曾經用過的繩子埋伏在急流和石縫間,必須要小心判斷,哪些是可以支撐的,那些糟腐的,會把人扔下陡壁的。

在下山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大雨在石槽的縫隙中無休止地彙集著。就是這些流水,把那50度—60度的傾斜岩麵雕鑿成一道道鋸齒狀的裂隙,岩麵上被急流磨蝕出的一條條水痕綿延不絕,一直達到峰頂。滂沱的大雨不停地傾瀉而下,沒膝深的水流在凹槽中翻滾而下,王勇峰有些厭煩地一步步在雨水中尋找著下腳的地方。突然,他發現了一個很長的石槽,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後就像在遊樂園的水流滑梯一樣,順流而下。這樣的辦法還不錯,但他的衝風褲被石頭劃開了一個一尺長的口子,於是,雨水更容易便進入了他的褲子。

每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隻有善於利用外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大的超級能量。我們看到許多人比我們具備更大的能量,並非他們比我們更能吃苦,而是他們更懂得如何借助外力。

不過,並非所有的路程都可以這樣。沒有保護的那段路極其漫長。見到繩子就是見到了希望,上山時見到的第一根繩子離營地隻有5分鍾的距離。摸到這根繩子的時候,王勇峰對李致新說了登頂後的第一句話:“咱們總算把七大洲的目標完成了。”

晚上7點,李致新和王勇峰終於被大雨裹挾到帳篷門口,這時的他們正被凍得牙齒格格作響,渾身體似篩糠。

“想說忘記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李致新和王勇峰是唱著這首歌下山的,是的,他們怎麼能夠忘記查亞峰灰色的岩石?怎麼能夠忘記11年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所經曆的風霜雨雪?

令人驚訝的是,李致新和王勇峰居然都是平足,屬於最不適合長途行走的人,他們也都有痔瘡,登山隊員的通病。在山上,別人忍受頭疼的時候,他們還要承受難言之隱。

從他們身體條件來說,他們都不是天生的登山材料,在登山運動中,他們究竟在哪方麵優於我們這些普通人?

美國一位作家說,那些能夠站在高山之上的人有三個共同點:自信心、大決心以及忍耐力。這句話也許就是他們能夠完成普通人難以完成的登山偉績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