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球原始大氣也是以碳酸氣為主的話,那麼,為什麼和今天以氮和氧為主的成分不一樣?假如地球大氣主要是火山噴發出來的,根據現在火山噴發的資料來看,火山噴發物質中主要是水汽,占81%;二氧化碳占10%;另外還有氮、硫等,但沒有遊離狀態的氧。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原始大氣來看,還是從火山噴發氣體中的這些成分都很少。而且大氣中自從有了自由氧,才可能有臭氧的形成。有了氧,原始大氣中的一氧化碳,經過氧化成為二氧化碳,甲烷經氧化成為水汽和二氧化碳,氨經氧化成為水汽和氮。因而,二氧化碳才占優勢。
二氧化碳在初始大氣中占的分量很大,但是由於光合作用的發展,碳大量的被用來構成生物體,另外一部分碳溶解於海洋,成為海洋生物發展的一種物質。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較多時,溶解到海水體中的二氧化碳就相對增多。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由於化石燃料的燃燒,二氧化碳的濃度在增大。但在二氧化碳濃度增大的同時,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結果也不可能使二氧化碳的濃度過分地增大,一定有一部分要溶解到水體中去。
再一個成分就是氮。現在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但從原始大氣中或火山噴發氣中來看,氮的成分是很少的,隻有百分之幾。而現在氮的增多,主要有2個原因:①氮的化學性質很不活躍,不太容易同其他物質化合,多呈遊離狀態存在;②氮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氮的溶解度僅相當於二氧化碳的1/7。所以它大多以遊離狀態存在於大氣中,由於二氧化碳的減少,初始水汽又大部分變成液態水,成為今天的水圈。相對來說,氮和氧的比例就增多了,所以今天氮有這麼多,是和氮本身的特性是有關的。當然,氮也進行著循環,一些根瘤菌可以吸收氮,使得一部分氮參加到生物循環裏去,這些物質在腐爛分解後,又放出遊離的氮;也有一小部分氮進入到地殼的硝酸鹽中。氮雖參加循環,但大部分呈遊離狀態存在,相對來說,它的數量在增多,以致成為大氣的主要成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2點結論:①現在的大氣成分是地球長期演化的結果,是和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進行充分的物質循環的結果。可以說,這幾個圈層是相互聯係、互相滲透的一個整體。②現在的大氣成分還在不斷地進行著循環過程之中,而且這個過程基本是平衡的、穩定的,在短時期內不是會有明顯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