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是什麼?通俗地說,海岸是臨接海水的陸地部分。進一步說,海岸是海岸線上邊很狹窄的那一帶陸地。總之,海岸是把陸地與海洋分開同時又把陸地與海洋連接起來的海陸之間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但是,它不是一條海洋與陸地的固定不變的分界線,而是在潮汐、波浪等因素作用下,每天都在發生變動的一個地帶。
海岸形成於遙遠的地質時代。當地球形成、海洋出現時,海岸也就誕生了。蜿蜒曲折的海岸線經曆了漫長的變化,才形成今天的模樣。變動著的海岸曆經滄桑,仿佛一切都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然而通過海洋與陸地留下的古生物化石和侵蝕與堆積的痕跡,人們尋覓到了古海岸線的蛛絲馬跡。沿著這些蹤跡,無論是高高掛起,還是深埋地下的海岸線,都將進入我們的眼簾。我們將解開一個又一個的海岸滄桑之謎,科學而又準確地講述海岸昨天的變遷、預見海岸的未來。
海岸根據海岸動態可分為堆積性海岸和侵蝕性海岸,根據地質構造劃分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根據海岸組成物質的性質,可分為基岩海岸、砂礫質海岸、平原海岸、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雄偉壯麗的基岩海岸由堅硬岩石組成的海岸稱為基岩海岸。它輪廓分明、線條強勁、氣勢磅礴,不僅具有陽剛之美,而且具有變幻無窮的神韻。它是海岸的主要類型之一。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峽,在海峽之間,形成深入陸地的海灣。峽、灣相間,綿延不絕,海岸線十分曲折。
我同的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杭州灣以南的浙、閩、粵、桂、瓊等省及台灣地區,基岩海岸廣為分布。基岩海岸最為壯觀的景象是從海上奔騰而來的巨浪在懸崖峭壁上撞出衝天水柱,發出陣陣轟鳴。
我國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種不同山岩組成。遼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及黃海中間,該處基岩海岸多由石英岩組成。山東半島插入黃海中,多為花崗岩形成的基岩海岸。杭州灣以南浙東、閩北等地的基岩海岸多由火成岩組成。閩南、廣東、海南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崗岩及玄武岩組成。
美不勝收的卵石海岸潮灘上下堆積大量碎玉般石塊的海岸稱為卵石海岸。卵石的大小不一,比鵝卵大的、與雞蛋相似的、比鵪鶉蛋還小的都有。卵石的形狀也不相同,渾圓狀、橢網狀、長橢圓狀都有,其中以橢圓狀的居多。它們色彩紛呈,紅、黃、灰、黑、白、黑白相間、紅黃輝映的應有盡有,美不勝收。許多海邊的遊人俯首覓石,各取所愛,樂而忘返。
卵石海岸在我國分布較廣,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廣東、廣西和海南都有這種海岸分布。
形成卵石海岸的物質,來源於兩個方麵:其一是山地山洪暴發形成的河流所挾帶的大量石塊;其二是從基岩海岸侵蝕和崩塌下來的碎石。這些石塊、碎石長期在波浪的衝擊下,原來的棱角被磨平,變得圓滑,堆積起來,形成了卵石海岸。
金沙、銀沙鋪起的沙質海岸在夏季酷暑難熬的時候,人們最好的消暑休閑去處當數海濱浴場了。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黃金海岸、青島彙泉浴場、北海銀灘浴場、海南三亞大東海,亞龍灣等皆人滿為患。成千上萬的人在海中遊泳嬉戲,在沙灘上、在太陽傘下靜臥的人悠然自得。這些沙灘都是由金色的、銀色的沙粒堆積而成。金沙銀沙鋪起了連綿不絕的沙質海岸。鬆軟的沙灘、絢麗的色調使人們對它一往深情。沙質海岸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沿岸的海灣。山地、丘陵腹地發源的河流,攜帶大量的粗沙、細沙入海,除在河口沉積形成攔門沙外,隨海流擴散的漂沙在海灣裏沉積成沙質海岸。
昌黎沿海的沙丘一般高達25~35米,最高可達40米,成為平原上突起的“高山峻嶺”。沙丘帶的寬度約為2千米,長達40千米,麵積約為76平方千米。沙丘向海一側迎風坡的坡度為6°~8°,向陸地一側背風坡的坡度達到30°~32°。昌黎一帶的沙質海岸是美麗的。金沙銀沙堆成的濱海沙丘,在夏日陽光照射下,光彩奪目,分外壯觀。人們把昌黎沙質海岸稱為黃金海岸。這不僅是因為它具有金子一樣的外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海岸開發,發展旅遊業,將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可謂寸土寸金之地。
坦蕩無垠的淤泥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主要是由細顆粒的淤泥組成。它的平均粒徑隻有0.001~0.01毫米。我國淤泥質海岸分布在渤海的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及黃海的蘇北平原海岸。淤泥質海岸與河流有密切的關係,河流是淤泥質海岸的生命源。有河流存在,淤泥質海岸就興旺發展;失去了河流,淤泥質海岸就萎縮後退。我國上述的淤泥質海岸與在這裏入海的遼河、黃河、海河等有關,特別是黃河,把巨量泥沙搬運入海。在沿海形成廣闊平坦的淤泥質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