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認識鯨類動物(3)(3 / 3)

抹香鯨

抹香鯨是齒鯨中最大的一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抹香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它體色呈灰黃色,頭部特別大,呈楔型,占體長的1/3,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被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抹香鯨的身體的背麵為暗黑色,腹麵為銀灰或白色。

它的頭部特別大,占體長的1/4~1/3。它的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頜極不相稱。抹香鯨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厘米,長約20多厘米。它的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隻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角向左前方傾斜。抹香鯨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厘米。

生態特點

抹香鯨常結成5~10隻,多至200~300隻的群體。

它性凶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抹香鯨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為12~16個月。每胎僅產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5年。

抹香鯨分布於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大多數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極少數到達北極圈內,在中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其腸道內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龍涎香”,因此常遭捕殺,現數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特征習性

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1/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Sperm whale,來自鯨蠟(Spermaceti)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裏有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係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麵,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裏形成一種黏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為100~1000克,也曾有420千克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龍涎香”儲存在抹香鯨的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龍涎香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有化痰、散結、利氣和活血之功效。但龍涎香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千克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分布

抹香鯨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5~20頭結群遊蕩,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遊速為每小時2.5~3海裏,受驚時可達7~12海裏。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產博物館,它吸引眾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