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認識鯨類動物(4)(1 / 2)

該鯨的骨骼係統也於1995年5月架起來並對觀眾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係統,它向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曆史征程中是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2008年初,一頭重達48噸的抹香鯨在威海榮成擱淺死亡,後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將其製作成骨架標本和皮膚標本,現在劉公島鯨館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龍涎香。

這是亞洲目前擱淺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鯨。

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仿佛一個大箱子。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隻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頭的小群,有時也結成幾百頭的大群。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

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它十分凶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鬥,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麵,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取勝,但有時後者憑借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齧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抹香鯨體內有時還“懷”有怪胎,一般為灰色或微黑色的蠟狀物,剛從體內取出時非常難聞,幹燥後呈琥珀色,帶甜酸味,這就是有名的龍涎香。龍涎香本身無多大香味,但燃燒時卻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遠,被它熏過的東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鯨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食物

抹香鯨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麼抹香鯨為什麼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肴,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美國軍艦在夜間行駛時,忽然艦身強烈地震動起來,不少官兵以為觸礁或是碰上了水雷,於是紛紛行動,準備跳水逃命。經過檢查,才發現軍艦撞上了一頭正在酣睡的抹香鯨。

我國古籍《廣異記》記載:“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鯨鬥,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或縱火、或電擊,七日方罷。海邊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據估計,這裏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搏鬥的一個激烈場麵,不過文中顯然過於誇大其詞。抹香鯨最喜食大王烏賊,而這種烏賊身體巨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據報道,大洋深處也有30~40米長的烏賊。抹香鯨要吞食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恐怕不會輕而易舉,需要經過艱苦搏鬥,但至多一兩個小時,烏賊便葬身抹香鯨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鯨也食魷魚和各種小型魚類,胃容量可達300千克以上,吞食量相當驚人。

一角鯨

一角鯨是一角鯨鯨目的一科,包括一角鯨(獨角鯨)和白鯨,是分布於北冰洋及附近海域的鯨類。一角鯨科成員背鰭小或者消失,頸部比較靈活,這一特征和伊河豚(短吻海豚)比較相似,因此有時伊河豚也歸入此科。

一角鯨最顯著的特征是雄鯨有一顆像前伸的長牙,看似獨角,其功能尚不明確。有時雌鯨也會有長牙,雄鯨偶爾也會有兩顆長牙。白鯨分布範圍與一角鯨大體類似,體色潛,能發出豐富的聲音。伊河豚外形酷似小型的白鯨,但是分布範圍和白鯨相差甚遠,分布於亞洲南部到大洋洲北部的海域,並可進入河流中,我國可見與南海海域。

形態特征

一角鯨僅上頜生一對齒,雄性個體左側的一枚齒呈螺旋形,長可達2.5米,形似角,故名。一角鯨體表光滑無毛,無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鰭狀,後肢退化。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為4~5米,體重900~1600千克,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