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從第一個有生命力的細胞誕生至今,仍有20多萬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約10萬種,海洋動物約16萬種。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動物到肉食動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海洋生態係統,蘊藏著巨大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球海洋浮遊生物的年生產量(鮮重)為5000億噸,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情況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300億人食用的水產品,這是一座極其誘人的人類未來食品庫!
海洋生物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是有生命的,能自行增殖,並不斷更新的資源;但從另一方麵說,它因為是通過活的動植物體來繁殖發育,使資源以更新和補充,具有一定的自發調節能力,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
但是一旦其生態係統平衡遭到破壞,就意味著海洋生物資源的破壞。
藻類在海洋生物資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能夠自力更生地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有機物質,為海洋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時,它在光合作用中還釋放大量的氧氣,總產量可達360億噸(占地球大氣含氧量的70%),為海洋動物甚至陸上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氣。
到這裏,還不能不提到一點的是,藻類是在最初地球大氣轉變為現代大氣中的“功臣”,有了它們,才有了現代生機勃勃的生物界。所以,海洋植物是維持整個海洋生命的基礎,是堅固的“金字塔基”。它們主要包括在水中隨波逐流的浮遊藻類和在海底生長的大型藻類。
浮遊藻類如矽藻、綠藻等,它們個體微小而形狀各異,如有圓形、方形、三角形、針形等。若僅從外表看上去,你絕對想不到它們竟然是活生生的植物。大型藻類有人們熟悉的紫菜、海帶等。它們在海底構成“海底農場”,有森林,又有草原。有一種巨藻,堪稱世界植物之最,從幾十米至上百米,最高可達500米高,重達180多千克,生長速度極快,一年可長50餘米,而且它的年齡可長達12年之久。海藻在工業、農業、食品及藥用方麵都有很重要的價值,除食用外,還可從中提取褐藻膠、瓊脂、甘露醇、碘等,可作為一種新的生物能源。
海洋生物中最重要、最活潑的當屬動物資源。其中有1.5萬~4萬種魚類,對蝦等殼類2萬多種,貝殼等軟體動物8萬多種,還有鯨、海參、海豹、海象、海鳥等,構成了生機盎然的海洋世界,也構成了經濟效益很好的海洋水產業。其中魚類是水產品的主體,也最重要。
目前,全世界從海洋中捕撈的6000萬噸水產品中,90%是魚類,其餘為鯨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魚類種類較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多種。魚類可謂全身是寶,營養經濟價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味道鮮美。
據說,吃魚可使人大腦聰明,還有的魚具有醫療價值和可以作為精細化工業的貴重原料。
在水產中,魚、蝦、蟹總是相提並論的,它們不僅是席上珍饈,而且可從它們的甲殼中提取許多有用的東西——甲殼質,在工業上用途很廣。其中生長在南極的一種磷蝦被譽為“21世紀的流行食品”,因為它有著極為驚人的資源量和很高的營養價值。在南極,磷蝦是鯨類吞食的對象,小小磷蝦喂巨鯨,這也是一種奇聞吧。
貝類種類繁多,遍布於各個海區,又比較容易找到,所以在過去,人們早已開始捕獲它們,其中比較有經濟價值的是鮑魚、貽貝、扇貝、蟶子、牡蠣、烏賊、章魚、魷魚等。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人們喜愛的食品。而且,有的貝殼可以從中取藥,有的還有觀賞價值,是貝雕的優良材料。我國特產的美術工藝品之一——大珠母貝座雕,其美麗精細令人歎為觀止。在貝類中,還有一點值得稱奇的就是珍珠。我國是珍珠發祥地,尤其以南海珍珠在世界上最負盛名,它主要是由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區的珠母貝和珍珠貝生成的。那一粒粒晶瑩皎潔的珍珠,是海洋引以為豪的結晶。
在海洋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就是海洋微生物,主要是細菌、放線菌、雪菌、酵母菌、病毒等,它們數量極大,分布不均。假設海洋中沒有微生物存在,那麼海洋中一切物質就不能迴圈。但它們的活動,也使漁業生產遭到一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