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野人的毛發和腳印(1 / 1)

在人們都在呼喚野人的再次出現時,人類現已擁有數以千計的“野人”毛發標本,以紅色為主,長短不一,發型或直或波曲,多數來自“祖傳家藏”,也有極少數竟是在野外樹叢裏撿到。有數十份材料經過各種手段進行檢測,包括普通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檢測,褪色試驗,質子激活法——微量元素與螢光分析,角蛋白分析,電聚焦血型分析以及DNA法,作對照的材料包括人、猩猩、犛牛及各種猴類等。檢測的結果,除部分證明為已知動物如犛牛或人發,多數與對照物有差別,但也無法肯定是“野人”的,關鍵是缺乏真正屬於“野人”的毛發來作對照。在國外也發現過“野人”毛發。經有關學術單位的檢驗,甚至與多達90多種已知動物的毛發對照,也未能鑒定出究竟屬何種動物,更無法肯定是“野人”的。

毛發標本中最令人困惑的是它的“紅色”。早在宋代趙晉《養菏漫筆》中已提及“狒狒……發可為朱纓”,即“野人”的紅毛可作纓用。在哺乳動物中尚沒發現鮮紅毛發的例子,有的毛發明顯是染成的,但究竟用什麼顏料染成紅色尚不得而知。美國方麵專家曾檢測了一份“紅毛”,發現是人發染成的,且居然是高加索白色人種的,而非蒙古(黃種人的頭發),它從何而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總之,“野人”毛發,特別是紅色毛發,值得深入研究。

1977年8月在神農架八角廟龍洞溝一次大規模圍捕“野人”的活動中發現的不明動物留下的腳印,腳印全長24.5厘米,前端寬11.4厘米,大趾與第二趾夾角40度,無腳弓,似保留有抓握機能,直立行走功能不完善。

腳印與毛發一樣,同屬令人困惑的證據。目前已發現不下2000個腳印,除單種少數幾個連為一體外,還發現一長串的腳印,但所做模型不多,且質量欠佳。除在九龍山、元寶山、神農架等處,在新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的荒漠上也曾發現巨大的人形腳印。這究竟是什麼動物留下的呢?真是“野人”的嗎?確實令人費解。國外學者也麵臨同樣的困惑。喜馬拉雅山上的“雪人”腳印,北美密林中“沙斯誇支——大腳野人”的大腳印,甚至腳印上還有趾紋與蹠紋的印痕。已有一些原先不相信“雪人”和“沙斯誇支”的科學家,在親眼目睹到新鮮腳印後轉變了懷疑的態度。也正是這些腳印令我們相信,至少還有5%的野人存在的可能性,這已很值得我們去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