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的果實紅樹林植物獨特的生存方式主要表現在:獨特的胎生苗繁殖;排鹽;保水的葉片;多功能的支持根與呼吸根。哺乳動物以母體懷胎的方式孕育幼子,“胎生”似乎是動物才有的專有名詞,然而屬於紅樹林的樹種中,也有許多具有這種獨特的繁殖方式。種子是植物的生命之源,在萌芽時需要充分的水分與氧氣,但在極度缺氧與鹽度高的沼澤軟泥上,既不適合種子發芽,也不利於幼苗的生長,因此紅樹科的植物就發展出這種先發芽、後落地生根的繁殖方式,以克服沼澤地的惡劣環境。

胎生特點

胎生的紅樹林植物,也是經由開花、結果,產生它們的下一代種子,但是種子即使成熟了,也不從樹上脫落,相反的,包藏在果實體內部的胚芽開始發育,漸漸地變為帶有胚莖的“筆狀胎生苗”;紅樹林的果實即使成熟了,也不從樹上脫落胎生苗從母株吸收營養,並利用胚莖上的皮孔呼吸,繼續成長到成熟可脫離母樹,尖尖長長的“筆”像一個小椎子,直直落下並插入軟泥中,開始發根且長出新葉,展開生命中的新頁。水筆仔的胎生苗發育期比較短,大概七八個月就會成熟,所以在夏末開花後,可以逐漸觀察到結果、胎生苗發育,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同果實一起從樹上掉落,一旦瓜熟蒂落,它便借助自身的重力作用,插入淤泥之中,隻要幾個小時即可紮根固定,下次潮水來時就衝不走了。如果種子落在潮水中,由於胚軸中有氣道,比海水輕,可以隨水漂流,遠播他處,曆經兩三個月也不會死。我們走進紅樹林中,看見樹上吊著各種各樣的種子,有的像豆莢,有的像羊角,有的像紡錘,有的像子彈。這種酷似胎生的繁殖方式,在植物界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一年四季之內,紅樹林中不是這個開花,就是那個結實,時刻都在繁育新的生命,真是一座永不凋謝的綠色長城。這些胎生的小苗萬一在第一次落下運氣差一點,沒有插入泥中,也能乘著潮水,漂流他方,重新落地生根。這些胎生苗的內部具有間隙組織,飽含空氣,因此比重較水為輕,可以在水麵漂流數月,胚莖表皮還含有不好吃的單寧酸,可以避免軟體動物及甲殼類的侵襲,因此,這樣的植物可以播遷遠方,而廣布於全世界的熱帶、副熱帶地區。

紅樹林的生態意義與

經濟價值風情萬千的紅樹林海岸

再沒有比這個景象更能使你浮想翩翩了:你架一葉機動扁舟駛進南方的某一處海岸帶,舟下是翠碧剔透的海水,兩旁是鬱鬱蔥蔥的綠林,千百條同樣翠碧剔透的水道,在綠林中交錯縱橫,隨著你的扁舟駛過,白色的海鷗掠起一片。你為此會驚歎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的神奇。這便是紅樹林海岸。

紅樹林海岸紅樹林海岸紅樹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種。紅樹植物是一類生長於潮間帶的喬灌木的通稱。潮間帶是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間的地帶。紅樹植物的種屬繁多,但從世界範圍來講,它分為西方群係和東方群係兩大類。我國紅樹林與亞洲、大洋洲和非洲東海岸的種類同屬於東方群係。因受地理緯度的影響,熱量和雨量由低緯度向高緯度減少,紅樹林種屬的多樣性從南到北逐漸過渡到比較單純,植枝的高度由高變低,從生長茂盛的喬木逐漸過渡到相對矮小的灌木叢。

我國的紅樹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和東南的熱帶、亞熱帶沿岸。我國海南島紅樹植物最為豐富,種類最多,為37種;廣西、廣東、台灣次之;福建更次之;到了浙江則僅剩一種,還是人工引進種植的。紅樹植物自然生長的北界在北緯27度20分左右,即在福建省鼎一帶。但似乎在北緯24度27分的福建廈門是一個界限,在此南,紅樹林海岸發育很好;在此北,紅樹林海岸稀少。雖然台灣和福建地理緯度相同,但是台灣沿岸的紅樹植物種屬比福建多得多,這是由於台灣受太平洋黑潮暖流影響的緣故。

紅樹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地理緯度、氣溫、雨量有極大關係。海南島東海岸的文昌一帶紅樹植物鬱鬱蔥蔥,樹高12~13米;在緯度高一些的北緯21度37分的廣西山口附近,紅樹植物樹高3~5米;在福建泉州灣中紅樹最高隻有22米;在北緯27度20分的福建省福鼎沙埕港內,紅樹的高度隻有08~10米,呈灌木叢出現。

紅樹林的作用

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生態環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護林帶,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對發展生態旅遊業也有積極作用。且紅樹本身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總的來說,紅樹林具有社會、生態、經濟三方麵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