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吵鬧繁殖的海獅(1 / 1)

鰭腳類動物以其四足都成鰭狀以適於水中遊泳而得名,包括14種吼聲如獅且頭有耳殼的海獅類,18種後肢不能朝前彎、無外耳殼的海豹類和1種巨齒獠牙的海象。它們體呈紡錘形,多數種體表密被短毛。我國海域共5種,除一種斑海豹數量較多外,其他4種隻是偶有所見。

海獅

海獅因雄獸頸部多有鬃狀長毛其狀如獅而得名。其中既有身體密被絨毛的海狗和毛皮海獅,又包括體型很大,常破壞漁網、危害漁業的北海獅,以及常被訓練作各種表演的加州海獅等。海獅以北太平洋和南極海域為主要分布區。它們整年2/3的時間分散在海上漂泊巡遊,索餌覓食,主要吃魚和烏賊。每到生殖季節,便陸續返回它們的生身故鄉,離海登陸,交配繁殖。與鯨類相比,海獅(也包括其他鰭腳類)對海洋的適應程度低,它們必須在陸地上生育後代。它們雖稱作海獸,但尚未完全和陸地脫離聯係,實際上應算是兩棲性海洋動物。它們在哪個島上出生,成熟以後,一定再到它們出生島上去繁衍後代,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在繁殖上它們多是一雄多雌,多配偶動物。由一頭雄獸和若幹頭雌獸組成一個個多雌群或生殖群,雌獸的數目往往由海獅種類不同和雄獸個體的強弱不同而異。一般是雌雄性間大小差別越大的種,每頭雄獸占有的雌獸數越多;如海狗平均20~50頭,最多108頭,北海獅則是平均10~20頭。

每到海狗生殖季節,年輕力壯的雄獸首先到達繁殖場,劃疆而治,各自控製一塊地盤,不準其他雄獸侵入。約一周後臨產的雌獸陸續到達繁殖場,分別進入各雄獸控製的勢力圈。上岸後一兩天即產仔,一般是一胎一仔,產後很快交配。然後下海覓食,4~5天後上岸哺乳一次,以後每隔幾天上岸哺乳一次。由於其奶汁的含脂量很高,所以小海獸長得很快。雄獸每天忙於爭奪雌獸和交配活動,持續2個月之久,其間它從不下海覓食,不吃也不喝,靠平時體內積累的皮下脂肪維持巨大消耗。這樣,海獅繁殖場上勢必有大量過剩的雄獸被排斥在生殖群之外,它們也不會甘於寂寞,盡量找可乘之機,身體更強壯者便衝入生殖群與占有雌獸的雄獸進行搏鬥,奪取占有權。生殖群中的雄性經常處在不安定的更迭之中,屢屢被更強者所取代。所以海狗5歲就性成熟,但直到9歲才有能力參與生殖活動。長期選擇的結果使兩性在大小上差別很大,雄性可長達25米,重300千克,雌性不過15米,重63千克。有的差別還要大,達6~10倍。這是在短時間內提高雌性受孕率的一種適應。繁殖場上有母子間的呼喚,雄獸間的威脅恫嚇,整日吵吵鬧鬧、熙熙攘攘,一片嘈雜景象。由於交配活動和爭雌搏鬥的踐踏,仔獸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海狗的毛皮珍貴,獵捕人員往往瞄準了繁殖場上的過剩雄獸,將1000頭左右為一批趕進屠宰場,然後再分割成20~50頭的小群,亂棍打死,就地屠殺,尤以3歲雄獸為首選目標。海狗的雄性生殖係統可入藥,稱海狗腎,有壯陽補腎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