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刺的毒魚類有500多種。我國也有1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占65%,如軟骨魚中的虎鯊、角鯊、銀鮫和虹,硬骨魚中的毒鮋等。凡見過赤的人都知道,在它鞭狀的長尾基部,斜豎著一根刺棘,長度可達4~30厘米。這是一根毒棘,堅硬如鐵,能像箭一樣刺穿鎧甲。若刺在樹根上,能使樹枯萎,令人可怕。若人不慎踩著赤時,它立即舉起尾部將毒棘刺入人體。棘的後部連著毒腺,毒腺裏的白色毒液就沿著棘的溝注入傷口,使人疼痛難熬。有的暈倒在地,數分鍾不省人事,有的會劇烈地痙攣而死。由於棘的兩側有鋸齒狀倒鉤,造成的傷口特別大,可長達15厘米,約14%的受害者必須手術治療,劇痛可長達6~48小時,並會出現虛弱無力、惡心和不安等症狀。在美國,每年約有1800個遭赤刺傷的事例,死亡率估計為1%。即使受難者僥幸生存了下來,也如患了一場大病,很久才能下地走路。

類中的毒棘還有幾種類型。燕類的毒棘較小,位於短尾的基部;鱝的棘較大,亦位於鞭狀長尾基部;圓扁虹的尾短而發達,肌肉多,若受這種帶毒棘的尾巴鞭打會引起嚴重損傷。的種類很多,小者體盤約10厘米,大者長可達4米。的身體扁平,平時喜埋在海底的泥沙之中,人在潛水或涉水時無意中踩到它,就容易被刺傷。

毒性如蠍的鬼

鮋科魚類約300多種,有80種是能對人造成傷害的。蓑鮋是珊瑚礁魚類及蝕科魚類中最漂亮的一種,長約20厘米,由於它常展開巨大的扇形胸鰭和鑲嵌著美麗花邊的背鰭慢慢地遊動,狀如伸展羽毛的火雞,國外也稱它火雞魚。蓑鮋的有毒器官是13根較長的背鰭棘和3根臀鰭鬼鮋棘。鬼鮋的毒棘短而粗,棘上端1/3明顯變粗,這裏就是毒腺。鬼鮋的毒劇如蠍,俗稱海蠍子。它雖然形象醜陋,麵目可憎,但顏色鮮豔,且能隨環境而改變,這是它對環境的適應,又是一種偽裝。鬼鮋棲於潮間帶至90米深的淺水海灣或近岸處,不大活潑。當它潛伏於岩石縫隙、珊瑚礁、海藻場中時,看上去就像是一塊岩石或一簇雜藻,不大引人注意。隻有當人們無意中摸著或踩著它而被刺傷後才會發現它。若把鬼鮋從水裏取出來,它立即把背鰭棘高高豎起,張開帶棘的鰓蓋,展開胸鰭、腹鰭和臀鰭,樣子嚇人,不過胸鰭棘無毒。鬼鮋的毒性劇烈,人被刺傷後,會引起暈厥、發燒、神經錯亂、吐膽汁,厲害的還能引起心髒衰竭、血壓降低、呼吸抑製,在3~24小時內甚至會引起死亡。

鬼鮋

鮋科魚類的毒素多是一些對熱很敏感的蛋白質形成的,很容易在高溫條件下被破壞。所以被刺後一個簡便易行的急救辦法是盡快將傷口處放在45℃以上熱水中浸泡30~90分鍾,可以緩解疼痛,然後再盡快就醫或作其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