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裏有很多魚類能發電,人在海裏觸到它們時會像受到劇烈打擊一樣,突然戰栗起來。全世界約有500種具電能的魚類,其中有250種魚有特殊的發電器官,能發出令人有痛感而難受的電打擊。具發電器官的魚既包括電鰩淡水產的電鰻、電鯰,也包括海產的電鰩、瞻星魚、長吻魚、裸魚等。其中最重要的要首推電鰩,全世界有38種。它們個體一般較小,不超過30厘米,也有的可長達2米,重100千克。無論在溫帶或熱帶海洋裏都能見其蹤影。它們習性懶惰,遊泳力不強,大部分時間將身體埋於海底的泥或沙中消磨時光。雖然身體也呈盤狀,略成橢圓形或長圓形,但比其他鰩類厚而柔軟,且邊緣是肉質的,皮膚也較柔軟。
各種魚發出的電強弱不同。有一種非洲鯰魚能發出35伏特的電,電鰻能發500伏特,最大可達800伏特,能把電壓50伏和60伏的50安培電阻絲燒掉。據計算,電鰻每克體重的輸出功率為01瓦特,而1克重汞電池的輸出功率卻隻有0003瓦特,僅為電鰻的1/30。電鰩一般發電70~80伏特,大的電鰩和雙鰭電鰩能發到200伏特,所以人若踩上埋在沙中的電鰩時,其電流的強度足夠把一個成年人擊倒。古希臘人早就了解電鰩,把它們稱作麻醉者。古羅馬醫生用電鰩來治療病人。
各種魚的發電器官的基本結構是大致相同的,都由許多電板構成。電板薄而扁平,像盤形的薄餅。板的一麵比較光滑,連著特化的神經。另一麵有很多突起,連著血管,是營養叢。一個個電板有規則地重疊在一起,形成一疊錢幣樣的柱,柱又彼此相連。電鰩的每個柱有1000多塊電板,總共有2000多條柱。發電器官占其體重的1/6。電鰻還要多,每條柱有6000~10000塊電板,身體每側有60條柱,它的發電器官占其整個身體容積的40%。有趣的是,最早的伏打電池就是以魚的發電器官為模型而設計製造出來的,是世界上第一個直流電源。
當魚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發電攻擊時,它的視覺、觸覺或其他感覺器官把信號通過神經傳到腦部的延腦和鄰近脊髓中的發電控製中心,該中心立即向發電器官發出命令。由於每個電板都和神經相連,故它們可以同步反應。電板彼此串聯,就可以產生很高的電壓,電柱又相互並聯,就能產生很強的電流。魚能隨意控製放電、放電時間和強度,但若連續放電,魚就會疲勞。如電鰩每分鍾可放電50次,當然電壓會逐漸降低,10~15秒鍾後就會完全消失,必須適當休息後才能繼續放電。魚的放電有兩種類型,一是脈衝放電,一是連續放電。電鰻在覓食時,每秒能發1500個脈衝。就是同一種魚在攻擊時每秒鍾放出的電從2個脈衝到400個脈衝不等。
魚類的發電器官顯然是一種防禦和攻擊武器。它能借電脈衝探查水下的黑暗世界,導航覓食,聯絡求偶,攻擊、辨別其他魚的種類和大小。當它們遇到捕食目標時,立即開動“發電機”。一刹那間,3~6米範圍內的魚、蝦、蟹等動物有的被殺死,有的麻痹暈厥,然後統統被它捕而食之。有人從一條電鰩胃裏發現它吃了一條近1千克重的鰻鱺和一條05千克重的鰈,足見其發電器官的威力是相當大的。電鰻的電力還要厲害。漁民常是先把牛馬等動物趕進水裏使電鰻受驚而拚命放電,這些牛馬被電擊後往往是四肢麻木,疲憊不堪。電鰻也因連續放電而疲勞,此時漁民就趁機捕獲這種美味食品。
另一類有趣的發電魚類是瞻星魚類,共約25種。這是一種小型肉食性魚類,有著方形頭、朝上張的口、小小的眼,身長在40厘米以內。它的發電器官是由眼肌衍生而成,如瞻星魚在休息時隻發90微伏電,但如果需要它也能發到50伏特。它大部分時間也是身埋海底的泥或沙中,隻眼睛露在外麵觀察動靜,給任何闖入者都會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