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月表物質及內部構造(1 / 1)

從月球表麵采回的岩石樣品分析大致可分為3類:①結晶質火成岩;②角礫岩;③月壤和玻璃粒。岩石類型有月海玄武岩、非月海玄武岩和富克裏普岩,其中已發現3種地球上沒有的新礦物:靜海石、鐵三斜輝石和低鐵假板鈦礦。與地球玄武岩相比月玄武岩的K2O、Na2O和Al2O3含量較低,FeO和Cr2O3,含量較高。月岩不含水,無三價鐵,但含金屬鐵和隕硫鐵(FeS)斜長岩是月球上的古老岩石,主要由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含Al2O3約35%。月壤(直徑小於1毫米的顆粒)由不同比例的結晶質岩石、角礫岩碎片、礦物顆粒及玻璃組成。

月球表麵的地質作用

從月麵地形特征和月球樣品物質組成的研究表明,火山及撞擊成坑作用,對月表的形貌和月表物質的分布特征起重要作用,太陽風和宇宙線對月表物質起侵蝕作用。隕石體撞擊月表時形成撞擊坑,並引起基岩破壞、月壤和角礫岩的形成以及月表物質的再分配。月表物質的暴露年齡測定結果表明(見宇宙線暴露年齡):月壤的平均暴露年齡約為4.00×108年,個別的可達1.70×109年;月岩的暴露年齡範圍為1.00×106~7.00×108年,絕大部分集中在2.00×107~2.00×108年之間。在最近3.00×109年以來,很少或沒有火山作用。

月球內部構造

月球沒有磁場,局部月岩的剩餘磁場強度約為6~300納特,表明月球內部可能無金屬核,月球中心的溫度不超過1500℃。月震每年釋放的能量約為地震釋放能量的1/100萬,其震源的深度為800~1000千米。月球是一個分異天體,它的內部構造大致可劃分為:0~60千米為月殼;60~500千米為上月幔;500~800千米為中月幔;800~1000千米為月震帶,1000~1600千米為下月幔;1600~1738千米(月球中心)為月核。月球深度1000千米以下為軟流層,其上為岩石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