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月麵地形(1 / 1)

月麵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麵輻射紋、月穀(月隙)。

月球環形山

月球上坑坑窪窪的表麵是在距今38億~41億年前受到宇宙中的小行星或岩石的強烈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麵的顯著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麵。撞擊月球表麵的太空岩石叫做隕石,環形山的深度、直徑和特征都取決於衝撞而來的隕石的大小和速度。

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於1000米的大約有3000個,占月麵表麵積的7%~10%。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環山上都麵目全非,有的還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同心圓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碗形和酒窩形(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1米)。

月球上的環形山,幾十億年來基本沒有受到侵蝕,這主要有兩個原因:①月球的地質不太活躍,因此這裏無法像地球上那樣由於地震、火山爆發和造山運動而形成千變萬化的地形地貌;②由於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也就沒有風和雨,因此表麵侵蝕作用就很少發生。

月穀(月隙)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穀,如東非大裂穀等。月麵上也有這種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穀,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那些較寬的月穀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穀(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穀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聯結雨海和冷海的阿爾卑斯山的大月穀,它把月麵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

月海

月海絕大部分分布在月球的正麵,隻有3個分布在月球背麵,4個在邊緣地區。肉眼所見月麵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麵上的廣闊平原,也就是月海。由於曆史上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到了現在。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在正麵的月海麵積略大於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麵積越50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等於9個法國麵積的總和。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其他海的名字分別是:雨海、靜海、澄海、豐海等。關於月海和月坑的成因,大多數學者都主張隕石(或小行星和彗星)撞擊說。據計算,雨海可能是由一個直徑為20千米的小行星體以2.5千米/秒的速度轟擊月表形成的,即所謂的雨海事件。“阿波羅14號”的登月艙正好在雨海盆地的衝擊濺射堆積物上著陸,采集的岩石樣品幾乎全部由複雜的角礫岩組成並顯示明顯的衝擊和熱效應特征,這對雨海盆地的隕石撞擊成因說是一個有力的證據。除了“海”以外,還有5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它們分別是夢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不過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麵積7萬平方千米。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麵。灣有5個:露灣、暑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3個:腐沼、疫沼、夢沼,其實沼和灣沒什麼區別。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麵低1~2千米,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千米。

月麵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它一般比月海水準麵高2~3千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起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麵,月陸的麵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麵,月陸的麵積要比月海大得多。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眾多環形山外,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其中最長的山脈為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麵高三四千米。山脈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過去對它們的高度估計偏高。現在認為大多數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極附近)也不過9000米和8000米。月麵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上的有200個。月球上的山脈有一個普遍特征: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除了山脈和山群外,月麵上還有4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3座突出的在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月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