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小百科
你知道臭氧層嗎?
在距離地球14~25千米的高空,因為受到太陽紫外線照射的緣故,形成了包圍在地球外圍空間的臭氧層,而這臭氧層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護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離地麵20~50千米的大氣中,我們稱之為臭氧層。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造出來的。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分為長波和短波兩種。當大氣中含有21%的氧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線照射時,氧分子會分解成原子狀態。氧原子的不穩定性極強,極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氧原子與氧分子反應時,就形成了臭氧。臭氧形成後,由於它的比重大於氧氣,會逐漸從臭氧層的底部降落,在降落過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臭氧不穩定性越加明顯,再受到長波紫外線照射時,再度還原為氧。臭氧層就是保持了這種氧氣與臭氧相互轉換的動態平衡。
空中死神——酸雨
酸雨是pH值小於5.6的雨、雪、霜、霧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現多稱為酸性降水。酸雨的成分主要是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成的硫酸和硝酸。酸雨危害極大,有“死亡之雨”和“空中死神”之稱,已成為世界各國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
酸雨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製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溶解與土壤離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使湖泊、河流酸化,並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使其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築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酸雨汙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區:一是以德、法、英等國家為中心;二是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三是我國的南方地區。酸雨對金屬、石料、木料、水泥等建築材料有很強的腐蝕作用,世界已有許多古建築和石雕藝術品遭酸雨腐蝕破壞,如加拿大的議會大廈、我國的樂山大佛等。酸雨還直接危害電線、鐵軌、橋梁和房屋。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知識小百科
你聽過北美死湖事件嗎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
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出現了大麵積酸雨區。酸雨比番茄汁還要酸,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裏周圍1500多個湖泊、池塘裏漂浮著死魚,湖濱樹木枯萎。
無形礦藏——水資源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物資都不可能替代。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更談不上什麼文明和發展。然而,由於世界人口的劇增,人類的過度索取和浪費,以及工業汙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資源越來越匱乏,人類正麵臨著嚴重的水危機。
據聯合國有關機構多年調查表明,每一次衝馬桶所用的水相當於缺水國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衝一次涼水澡,用水量相當於缺水國家幾十個人的日用量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個晚上流失的水則相當於非洲或亞洲缺水地區一個村莊的居民飲用水的總量。200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2003年確定為國際淡水年,目的就是喚起國際社會對淡水資源的高度重視。
有人預言“如果人類繼續破壞和浪費水資源,那麼人類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