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愛護地球廢物利用(1 / 3)

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開始

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人類經曆的漫長歲月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如土地、礦產等,仍是人類開發利用的主體。然而,近幾十年來,人類最大限度地從自然界獲得各種資源,同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全球生態環境,導致全球氣候和環境急劇變化。從20世紀中期至今,全球超過90%的溫度上升現象可能與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有關。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燒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加。人類過度耕種、過分放牧和亂砍濫伐森林,使森林等植被橫遭毀壞也是氣候和環境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另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限製地浪費水資源、無節製地使用空調等電器和汽車排放的尾氣等,也製造了大量的溫室氣體。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它是我們及子孫後代唯一的家園。如果我們不能善待地球,而是毀壞環境,浪費資源,那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要受到威脅。長期以來,我們強調善待地球,珍惜資源、節約資源,就是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地球自然係統,尤其是節約地球賜予我們的自然資源,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地球環境要從節約資源開始。

近年來,國際社會正逐步采取相關措施保護地球環境。2000年製定的《聯合國千年宣言》將環境保護問題納入其中。2006年2月,旨在控製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標誌著人類在控製全球環境方麵邁出了一大步。此外,每一位社會公民都要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少開汽車、多用節能產品和節製使用空調,為保護地球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知識小百科

《京都議定書》

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製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製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全稱是《聯合國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歐盟和許多環保組織都支持這個條約,但是也有一些國家持反對意見,例如美國等。

變廢為寶——垃圾中的秘密

隨著社會經濟的突飛發展、人口數量的急劇上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成倍增加。垃圾和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問題日趨突出,擺上了人們需要解決的生活日程中。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廢物,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廢物,可以在其它的場合被利用而成為資源。

(1)廢紙

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好紙800千克,相當於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汙染。

(2)廢玻璃

廢玻璃可用來再製造玻璃。

(3)廢金屬

所有廢金屬製品都可以回收,用來重新熔煉金屬。

(4)廢塑料

不少廢塑料可以還原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廢塑料——廢餐盒、食品袋、編織袋、軟包裝盒等還可以回收熔煉成燃油。1000千克廢塑料至少能重新製成600千克汽油和柴油,有人把回收舊塑料戲稱為開發“第二油田”。

垃圾回收作為一種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許多發達國家,回收產業在全國產業結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國城市巴爾的摩、華盛頓和裏奇蒙為例,過去每處理1噸垃圾需要花40美元;分類處理以後,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創造了5100個就業機會。這3個城市在美國隻是很小的一個地區,但垃圾回收不僅節約了處理垃圾的費用,重要的是還創造了5億美元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