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1 / 1)

地球資源指的是地球能提供給人類衣、食、住、行、醫所需要的物質原料,也稱為“自然資源”。

陸地上重要的自然資源有六種,它們分別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種類、礦山和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與“不可再生”兩大類。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指的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自己可以不斷再生的物質。最典型的可再生資源有植物、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包括地質資源和半地質資源。地質資源如礦產資源中的金屬礦、非金屬礦、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它們形成礦藏的周期往往需要數百萬年;半地質資源如土壤資源,它們的形成周期雖較礦產資源短,但與消費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緩慢的過程。對這類自然資源,人們應盡可能綜合利用,注意節約,避免浪費和破壞。地球上的生物物種也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都意味著地球永久性地失去了一個物種獨特而珍貴的基因庫。因此如果人的活動造成物種滅絕,損失將無法估量。

萬物之本——地球上的水資源

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從全球範圍看,水是連接所有生態係統的紐帶,自然生態係統既能控製水的流動又能不斷促使水的淨化和循環。因此水在自然環境中,對生物和人類的生存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水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化合物之一,全球約有3/4的麵積覆蓋著水。地球上水的總儲量約為13.38億立方千米,其中海水占97.3%,淡水隻占2.7%。陸地上的淡水資源近70%是固體冰川,即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冰川,但是還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隻占全球總儲水量7%。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淡水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在不久的將來,淡水資源緊缺將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麵臨的嚴峻問題。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將麵對淡水嚴重不足的問題,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因此,保護水資源是迫在眉睫的首要問題。

知識小百科

為什麼人和生物都離不開水

水是生命之母,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發現的,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分占70%,約占人體體重的2/3。如果人體損失10%以上的水分,就會導致嚴重脫水,甚至有生命危險。植物體內的平均含水量為50%,魚類體內的含水量為70%以上,蔬菜的含水量超過90%。水有利於生物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和水生生物,水在生物體內起著運輸營養和物質的作用,對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意義重大。因此,水是工業的血液、農業的命脈、生命的乳汁。水養育了人類世界,使地球上的萬物生機勃勃。

生產資料——地球上的土地資源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資源,是農業的根本生產資料,是礦物質的儲存所,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場所,以及野生動物和家畜等的棲息所。總之,土地是陸地上一切可更新資源都賴以存在和繁衍的場所。

在農業自然資源中,土地資源是核心,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離開了土地資源,農業生產就無法進行;有了土地資源,不能合理利用或保護不當,農業生產也不能很好地進行。例如,一片土地,由於沒有給以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護,在人類生產活動作用下,加速和擴大自然因素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蝕,從而破壞土壤肥力,危害農業生產。如今,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汙染已成為世界土地的三大重要問題。另外,地力衰退、土壤鹽堿化和水資源枯竭也是當前世界土地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存條件——地球上的環境資源

環境資源又稱地理環境資源,是圍繞人類的空氣、陸地、水、能量和生命係統等資源的總和。與自然資源相比較,環境資源的特點相同,但範圍較寬,可分為十大類:礦產、土地、草原、森林、生物、野生動植物、水、海洋、氣候、風景等。

人類生活在環境中,人類活動是自然地理環境發生變化的一個強大的擾動因素。人類通過科學進步促進社會發展,造福人類,同時給自己帶來某種危及自身生存的潛在危害。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和損耗、酸雨汙染、土地荒漠化、水資源危機、森林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海洋資源破壞和汙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汙染等一係列問題,已經為人類麵臨的嚴峻環境危機敲響了警鍾。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和改善生存危機,人類必須節製自身的活動,防止人類活動誘發和加劇對區域和全球環境的破壞,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