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劉備與他的兄弟(1 / 2)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二前幾天,二月二龍抬頭!

駿馬奔騰,遠方青山峰蜿蜒向北,成為洛陽城的天然屏障,這便是邙山。順著連綿山勢,十幾座帝王陵墓傍山而建,三匹駿馬奔馳,行走在東漢帝王的功過是非中,那一座座沉默的冰冷穹廬在訴說著他們過去……

“大哥,怎的了?”張飛也狠狠一扯韁繩,他力氣大,將那馬兒拖拽得原地打了個轉。

“籲!”緊隨其後的關羽也拉轡停馬。

劉備一指前方,“看那裏,原陵!”

三人舉目眺望,在他們之外一裏處,肅然屹立著一座宏峻闕門,闕門之內甩出去一條長長的神道,神道的盡頭是山一樣高大的陵墓,豐碑般蒼然肅穆,在陵墓的北麵,咆哮的黃河水奔流不息,滾滾濤聲仿佛殿堂上隆重的金磬。

“那是光武皇帝的寢陵麼?”張飛問。

劉備點頭,“是,這裏正是光武埋梓之地。”

關羽專注地望向原陵,目光深深地探了進去,“聽說這陵前植有二十八株古柏,以表雲台二十八將。”

張飛長歎:“雲台二十八將,曾經功名赫赫,後代子嗣卻盡皆凋零,世事無常,功業如夢,令人傷感!”

劉備搖頭:“還是進洛陽城吧。”

張飛摸了摸臉這個似乎是他的一個習慣,“大哥,進了洛陽城,我們去哪裏歇腳。”

劉備道:“先去拜訪我的老師盧尚書!”他停滯著,神色恍惚起來,“然後再說吧。”

關羽探身說道:“大哥,盧尚書傳信召你,莫不是有向朝廷舉薦之意?”

劉備遲疑地說:“老師信中並未提及此意,或隻為敘師生之情,我也不求別圖,能與老師再見,喜莫大焉。”

劉備舉目,匍匐在邙山腳下起伏的帝王墓猶如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大牌坊,他長長舒了一口氣,揚手一揮,“帝王之業,生錄青史,死葬青山,瞻望弗及,走吧!”

三人快馬揚鞭,向著座宏偉雄壯的帝都直馳。

從南宮出來,尚書盧植一直心情激蕩。

繁華似錦的洛陽城在光燦燦的帝都風光後,其實隱藏著令人驚駭的悲痛。自從黃巾叛亂以來,中原殘破,白骨堆山,餓殍遍野,今日朝會,皇上恢複春耕大典,這讓盧植激動不已。

轓車往左一拐,進入了一道巷陌中,車在尚書府門前停住。

盧植扶著車夫的手下了車,才進了二門,已有蒼頭迎出來回話:“有客來訪。”

“哦,是誰?”

“來客稱是主家的學生。”

盧植立刻明白了,他匆匆趕去內堂換下朝服,換上一身常服,這才前往堂室,他先在門口停了一會兒,朝裏邊望去了一眼。

盧植教過的學生有很多,得意弟子也不在少,有的位居顯位前途不可限量,有的經綸滿腹粗具大家風範。

可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這個劉備。

這個劉備,彪呼呼的四處吹噓皇胄身份,沒有多高的學習天賦,但盧植偏偏對他另眼相看,隻不過是劉備那怪異的垂肩耳朵,還有那長臂猿一樣的雙手,盧植因此這認定劉備有鳳鳴岐山的一天,這種奇特長相之人定有奇特之處。

盧植輕笑道:“玄德久等了!”

劉備慌忙恭敬地深深伏拜下去。

盧植示意他落坐,“我們有很久沒有見了吧?”

“是,學生我四處奔波,卻常常想起老師的教誨。”劉備諄諄地說。

聽著劉備一如既往的恭敬話,盧植見怪不怪,劉備十五歲時,就求學於盧植門下,劉備有坐不住愛折騰的秉性,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對於經學,辭賦,自然是無所成,不過算學上卻還說得過去,因為劉備以前是買賣人,天天都口算,算籌都不用。再說當時對有文化的人那是相當的推崇,何況在自己老師盧植麵前。

盧植道:“你的事,我多少也風聞一二,知道你曾赴命征討黃巾,立過戰功,我在尚書台看過州郡呈遞的立功之人的名簿,見過你的名字。”

劉備愧然一歎,“慚愧,學生辜負老師期許,那些戰功微不足道,而今學生白身一介,上不能報效朝廷,下不能護佑家小。”

劉備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卻是滿腹的憋屈。自光和六年,劉備於涿郡起義兵,滅蛾賊,數年間身經數戰,有戰功,朝廷論功班爵,封了一個小小的安喜縣尉,俸祿四百石。

劉備得瑟的去安喜縣任職,方才居官兩年,州郡被下詔書,稱道以軍功得拜地方官吏者,若有武略而無文治,當淘汰之,賢者留任,拙者罷黜,詔書下至安喜,劉備心中不安。恰好北部督郵巡行安喜,督察屬吏,以定擢黜,有懂事的官員備了厚禮相贈,方才得以保住官帽,劉備有錢送賄賂,不過當時,他手上真特別緊,錢送不上,於是被列在了第一批罷黜名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