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又去找那個瘋耉,去過很多次,很快,諸葛亮得知其實他姓第五,歲數很大。他常常自稱有800歲。
第一次聽到第五先生這麼說的時候,諸葛亮毫不猶豫的揭穿了他的謊話。
旁邊的人卻不跟第五先生計較。他們反而相信第五老先生說的是真的。
長者,
雖然是一個老頑童一樣的長者,
雖然是孤苦伶仃的一個長者,
鄉親們卻很尊重他。
諸葛亮繼續跟第五先生下棋,下那種縱橫十道的怪異圍棋。第五先生告訴過諸葛亮,他們是在手談河洛。諸葛亮不解其意,但沒有深究,因為他怕專門問一下,第五先生又要收他錢。
幾天後,諸葛亮開始適應了這種河洛圍棋。圍棋有一別稱叫河洛。指的是圍棋是從河洛演變而來。河洛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這些日子,諸葛亮贏多輸少,而且諸葛亮是後手贏,也就是執黑後手贏。但是諸葛亮贏了也不拿第五先生的錢。下棋就是下棋,不要搞什麼賭,諸葛亮很反感下棋中帶賭。
第五先生有一根拐杖,這是玉杖,碧綠的,很好看。當然玉的部分隻有頭部,是鳩的造型,鳩是一種鳥。
第五先生不喜歡這玉杖,似乎在逃避什麼。
那天本縣的縣令找到了諸葛玄,他們一直在討論,不時的點點頭。
縣令離開時,邊走邊說:“拜托了,那我先告辭!”
諸葛玄找到了諸葛亮,“孔明,你可曾見過第五先生的‘鳩杖’?”
“見過。”
“那就好。”
後來諸葛亮才知道,縣令找諸葛玄乃是請他幫忙的。
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很早的時候,在周朝時候就有每年舉行一次的“鄉飲酒禮”,其目的是“正齒位、序人倫、敬老重賢、息事端、敦睦鄉裏”。由地方官主持,60歲以上的長者上坐,50歲以下者站著等候,以示尊敬。
雖然現在是亂世。雖然有蛾賊。
但是敬老一直是大漢朝很看重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種禮數。
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漢與北邊的胡人不同,漢人有好吃的,好穿的要先孝敬父母老人,而胡人有好吃的,大塊的肉是先給精壯吃。當然這個是胡人的道理,北邊的胡人主要是遊牧打獵,他們認為隻有吃得好,吃飽了才可以獲得更多的獵物,這樣老人,小孩才有得吃,才有更好的吃。北邊的胡人有時候還說,漢人這些禮數是虛偽。漢人喜歡吃人,比如漢人廚子供奉的祖師爺易牙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把自己四歲的兒子殺了,去做成了羹,自己品嚐了一口後就給齊桓公獻上去。
當今的漢朝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孝道,對養老問題更加重視,西漢時頒布了——《王杖詔書令》。此令規定,持有“王杖”70歲以上的人,享有各種社會優待。同時,對於無親屬的老人、病弱的老人,也都有明確的照顧規定。漢文帝頒布《授粥法》:明確規定,80歲以上老人每月供給一定量的大米、肉和酒。同時規定:“凡孝於親者人帛五匹。”不贍養老人者,將被處以死刑,屍體將被展示於街頭,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敬者也將被判重罪。
在這個時候,五十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領到酒肉;年至七十的老人將每人發放一隻玉拐杖,並隨時隨地提供免費的粥吃。年至八十以上的老人,不但每月有酒有肉,玉杖加長,還會發放米糧、布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