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萬眾矚目之淫亂(1 / 3)

汗血寶騾,還在飛奔。

軍隊是個整體,一個人亂,就會帶動一片,混亂的擴散性又很強,局部的混亂會很快擴大至全軍。

漢軍沒有亂,蛾賊目前還沒有亂。

但是,司馬懿正是這個混亂的源頭。

情況緊急,突然羊大嗓跳上棺材,振臂大喊。

“黃巾將士,聽令,放下武器,全體原地蹲下。”羊大嗓的聲音很大,兩邊都聽得很清楚。接著羊大嗓自己蹲在棺材上,像拉大便一樣蹲著,有點不同的是手放到了頭上。

‘嘩啦啦’,一陣聲響,大部分蛾賊都放下了武器,然後蹲下。

黃琬下了命令。

鮑鴻對西園軍下令。

“西園將士,分列前進,未蹲下者,殺!”

看到了漢軍騎兵前進,其它未蹲下的蛾賊,趕緊丟下武器,原地蹲下。

鮑鴻下令:“西園將士,戒備,緩步,列隊前進。”

西園軍十人一組,慢慢前進。戰馬停止了奔跑的架勢。

所有人,包括蛾賊,一萬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司馬懿身上。

司馬懿被甩了出來,情形狼狽。

司馬懿的胳膊滲出了鮮血。那是受傷的那隻胳膊。

司馬懿爬起來,想拔劍,可是他呆立了,被眼前的情況雷住了。

鮑鴻再次下達了命令,“西園將士,停!”因為蛾賊沒有出現逃跑,也沒有出現拒絕繳械的人。

幾千蛾賊,他們全體蹲著,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地方。

幾千漢軍無論馬上,或站立,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地方。

所有的人目光都集中在兩個牲畜那裏——汗血寶騾與一頭毛驢!

毛驢是蛾賊的毛驢,它們主要是輜重兵用來運輸的牲畜。此次也在隊列裏準備投降。驢是季節性多次發情的動物,發情從3~4月份開始,4~6月份為發情旺季,7~8月份,酷暑期減弱,發情期較長,至深秋季節停止,進入泛情期。也就是春季時期開始有此行為。

騾子也是會發情的,尤其是春天,現在剛過完年,就是春天的開始。所謂的新春佳節,春天裏,就是有春天的故事,對人如此,對於萬物亦如此。

這裏再說一下戰馬。所謂的戰馬,很多是閹割的馬。

+++++++++++++++++++++++++++++++++++++++++

從馬的自然天性來說,就是一匹公馬帶領一群母馬與未成年的小馬駒。其它競爭失敗的公馬都要被趕出馬群。

養馬是一個技術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否則不會有伯樂相馬的說法。

在馬場裏,一匹公馬被拴在馬廄中,如果派另一匹公馬混入它的老婆們之中進行放養,結果這匹被栓住的公馬氣氛得瘋狂嘶鳴撂蹶子要衝破束縛……

接著那些公馬會相互撕咬。

因此從軍馬的繁育來說,也是留下最好的公馬與所有的母馬。而把其它合格的公馬閹割後派發給使用部隊。所以,戰馬被閹割既有利於作戰使用,又無礙於馬群的保種繁育。

當然這裏有個度的問題,如果閹割太多,容易導致近親繁殖。馬的品種會越來越差。

養豬、養牛也是這個模式。最好的公豬要留下做種豬。合格的母豬要留下做“能繁母豬”。

當前民間散養的馬,要是配種繁育時也不會隨便找個公的,而是要找專門養種獸的人,而種馬最好的乃是來自西域的大宛馬。無奈這種馬幾乎沒有了。隻有求來自北部的其它良種馬。

給馬、驢、狗去勢,稱為“騸”,閹豬為“劁”,如果是割公雞,通常就稱為閹。

後世,閹割業奉名醫華佗為祖師。

《魯班書》有兩處記載:

一雲,閹豬佬的師傅是華沱;

二雲,閹割的師傅是華沱。

沱應該為佗之誤。

《瑣談》、《采風錄》皆記閹割業奉華佗為祖師。

明清時期,專門給製造太監的人,也是拜華佗。

公馬與母馬的體型、體力對比與自然界中的猛獸類似,雄性當然比雌性要厲害。因為公馬成年後首要任務就是打鬥比拚出個勝負,才有繁育留種的機會。所以騎兵用的戰馬,當然是要盡量用公馬,這比母馬大出一號。

在漢武帝期間驃騎將軍霍去病最後一次出征,一路橫掃打到瀚海,打得匈奴滿地找牙,其軍隊全部是用馬,一人配三馬,其中為兩公馬搭配一匹母馬,或者一公馬搭配兩母馬。因為母馬可以在遠途奔襲時提供馬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