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當下說:“我兒奉先,不要著急,這麼大的戰場自有你建功立業的地方,不過如今你得在我身邊,為父我對你自有安排……”
呂布不由的苦笑。
……
董卓回到家,總覺得有一些事情沒有辦妥當,於是又把李儒找了過來。
“孝儒,我把袁隗與袁基殺了,我總覺得事情還缺點什麼?”
“相國是不是擔心公孫瓚與孫堅那兩路人馬,那耿紀雖然是一個小角色,但他所說的公孫瓚與孫堅這兩路人馬……倒真的是我們的勁敵……”
董卓的拳頭緊緊攥緊:“這兩路人馬,一北,一南,離京畿最遠,他們趕來也要一些日子,我隻是奇怪,那孫堅怎麼就聽從了那袁術……”
“相國,莫非是那張溫從中穿針引線?”
“一定是他!”董卓莫名的舔了一下手,這是準備殺人前的節奏。
“相國,攘外必先安內!如今之計,我們內部還有一個皇甫嵩,雖然他統領的是一幫娘子軍,可也是訓練得有聲有色,我看不如把他調離那鸞衛營,讓他去當一個議郎,省的以後生變……至於其它的諸侯,我看我們還是要許之以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比如那陶謙與王匡,我看也可以讓他們不戰而退。”
“嗯。皇甫嵩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隻是何人勸退這兩路人馬?”
“那個臥龍子我看可行!”
“哦,為何是他?”
“那臥龍子與那陶謙素有交情,對那王匡更是……”李儒說到這裏不由的笑了,他知道諸葛亮捅過王匡的菊花。
“那就他了!”
……
諸葛亮急匆匆走進了蔡府,徑直就跑進了議事大廳。蔡邕正端坐在八仙桌旁,看到諸葛亮臉立刻陰沉下來,氣呼呼的哼了一聲。諸葛亮發現蔡邕的不高興。連忙過去行禮道:“先生!”
哪知蔡邕抄起黃綢扇,狠狠的在諸葛亮的光頭上就來了一下,“混賬小子,你趕緊戴上帽子再來,莫要讓我看到你這個樣子!”
“啊……”諸葛亮抱著頭,苦著臉說:“先生,我這就去!”
“我問你,你今天急匆匆的跑過來,相國可是要出兵了?然後派你去當說客?”
“啊……先生怎麼知道?”
“天下諸事,相國時常與我相商。相國行廢立之舉,實乃不智。不過如今木已成舟,說什麼都晚了。我料想關東必有大戰,隻是,關東那些人也不見得就是為了皇上,也不見得是為了天下的百姓……”
諸葛亮詫異的看著蔡邕,有些不解的問道:“先生此言,是什麼意思?”
“黨人與相國,已經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麵。此次大戰,相國意圖將黨人一網打盡。可在我看來,隻怕未必能盡全功。而關東諸侯,雖說並不心齊,卻也不可避免的會完成一次蛻變。我擔心,此次大戰之後,方為亂世的開局。”
亂世?不知為何,諸葛亮對這個詞,非常的敏感。
蔡邕見諸葛亮緊張,微微一笑。“諸侯興兵,是因漢室威嚴不在。雖有皇統一說,可說白了,都不過是借口而已。亂,必由關東起,於我等並無大礙。隻是皇上需早立誌向,方能在亂世中大展拳腳。其實,又何必怕亂呢?諸侯雖想要借此機會渾水摸魚,也是相國展示武力,威懾天下的大好時機。依我之見,大漢之危機不在關東,而在於塞外的群狼,當年我被流放,到過邊陲,我見識到了那些個羌人,胡人……”
諸葛亮聽蔡邕說完,不由得詫異,向蔡邕看去,在諸葛亮的印象中蔡邕是一個保皇黨,並且專心做學問不大過問時局的人,沒有想到他對時局的看法卻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如今看來蔡邕的心似乎是向著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