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服務是新世紀我國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支撐。農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推進者,其信息化進程有助於帶動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成為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有效解決目前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最後一公裏”和“第一公裏”問題。另一方麵,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認識到信息技術是企業組織實現管理創新的方式之一。以企業為背景的計算機農業應用研究和開發取得較大進展,涉及到縱向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和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麵,但從總體上看仍處於初級階段,成功的比例及應用水平仍遠遠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和國內其他行業,並且這種差距有加大的趨勢。實踐中,農業企業往往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麵,農業企業也知道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化是他們不得不麵對的話題,也是一個能給他們帶來利好的手段;而另一方麵,信息化的投入能否帶來效益,怎樣帶來效益,如何有步驟、有效率的進行信息化的投入,卻又讓他們對信息化望而卻步。引入信息技術的失敗案例比比皆是。

在導致信息化失敗的眾多因素中,信息技術采納決策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比如,太早采納新技術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難以接受的複雜性、高成本和高風險,太晚采納技術則難於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過程,企業信息能力變化與信息技術采納等都是信息技術采納決策的關鍵。因此,信息技術采納研究已經成為企業信息管理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目前已有文獻表明,缺乏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相關理論指導事實上加劇了農業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困惑。

本書擬以我國農業企業為對象,在對我國農業企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探討信息技術提升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製,從組織、個體、過程三個方麵對我國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進行分析,並對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效果評價進行研究。本書一方麵將拓展企業信息化問題的研究領域,使得企業信息化的研究延伸到農業領域,充實傳統行業信息化相關理論,加快農業企業信息化的實施步伐,尋求以信息化改造農業的實現途徑,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發展。另一方麵,對信息技術提升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製、農業企業信息技術組織采納、實施過程中人員因素、信息技術采納過程的規律及信息技術應用效果評價進行研究,有助於形成農業企業信息化理論研究體係,以更好地指導農業企業能在信息熱躁動中把握信息化建設。

本書除收錄了作者們的研究成果外,還部分引用了聞宏偉、徐瀟瀟等人的研究成果。

本書可作為農業企業信息管理人員及從事農業信息化、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等相關研究學者的讀物,也可作為從事企業信息化谘詢,特別是農業企業信息化谘詢人員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