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農業信息化是我國信息化推進的關鍵組成部分

近年來,信息化風潮已席卷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並在不同的層麵上促進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信息領域的競爭成為各國角逐的焦點,我國政府對此非常重視。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提出了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時間,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等概念在工業企業中大行其道,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我國傳統弱勢產業——農業正麵臨著嚴峻的考驗。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仍以傳統的生產方式為主,工業化程度尚低,農業領域如何跨越“工業化”,適應信息化社會要求是農業不得不麵對的一大難題。

在國家“金農工程”的支撐下,農業部、農業科學院等先後成立了“中國農業信息網”、“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等國家級的農業網站。一些農業信息技術平台相繼研發成功,我國農業信息化取得了不錯成果。但是,我國農業信息化尚處於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及國內其他行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後;農業信息化程度規範不高,信息采集、共享、傳輸渠道不暢;網絡信息資源缺乏且利用率低;農業信息網絡技術研究相對較深,示範意味重,而實際應用水平較低;標準化、商品化,能滿足農業企業生產、營銷和管理的產品較少。產生上述問題,一方麵是由於農業信息化跨越式前進所帶來問題的複雜性原因以及在農業信息化領域內產、學、研存在脫節問題;另一方麵,本書認為,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主體”模糊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農業信息化無論推動者是誰,如何研究,最終判斷信息化高低的標準不是農業示範平台多少,也非技術平台的技術含量高低,而是承受者——農業領域經營者(農業企業、農民)的信息化應用程度和效益。

1.1.2 農業企業信息化是農業信息化現階段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根據前麵的分析可以看出,農業信息化“主體”的確定有利於解決農業信息化領域研究與應用脫節的問題,農業企業信息化是農業信息化現階段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可由以下兩方麵體現:

(1)農業企業是農業信息化市場化運作的必然選擇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初期,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投入來引導農業信息化建設,但是農業信息化不可能一味由政府來推動和建設。隻有走向市場化運作,農業信息化才有新的生命力,市場化運作是農業信息化不可回避的一道坎。同時,單純由政府出資建設農業信息化也不利於農業領域生產經營者的珍惜和有效利用。采取“誰受益,誰投資”的方式能更好解決現階段農業信息化中出現的“政府直接或間接資金支持,研發出一批農業信息化成果,但實際應用很少”的現象。對比分析農業領域的主要經營者——農業企業和農民,從信息技術需求和支付能力來看,現階段在農業領域有能力和意願承擔信息化建設的主體隻能是農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