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指標體係構建
要量化分析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核心是要建立一個科學可行、簡單實用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指標體係。該體係的建立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科學性原則指標的選擇要科學準確,使之能夠較好地反映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的某一個方麵;各指標的組合要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體係,除了可以直接從各種公布的資料中收集到數據的指標以外,還應該包括通過實地調查獲得的有關農業企業信息的軟指標。
係統性原則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是一個包含多要素的複雜分析係統。在選定指標體係的時候,要注意各層次指標與信息技術影響之間的關係,以及指標之間的係統平衡和指標體係的內部結構,要盡可能使得指標體係符合邏輯關係。
層次性原則本書分析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采用的是層次分析法,這一方法的應用要求目標所包含的因素之間存在層次性,把它們由高到低排成若幹層次,建立多層次的評價體係,也即層次結構,上一層元素對下一層元素起支配作用。因此,在選取指標的時候要注意指標之間的層次性。
針對性原則研究是針對我國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指標的選取注意結合中國的特點,如重點研究山東、江蘇、廣東、福建、浙江等幾個我國農業大省;而且是以農業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所以在文獻查閱和調研過程中應該把握農業企業的特點來選取指標,不能擴大到產業層麵進行研究。
可操作性原則一個好的評價方法,不僅要科學合理,而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在選擇具體指標的時候,要考慮評價方法的可行性情況。針對企業層麵的研究獲得數據難度較大,因此,確立並盡可能選取合理的指標,是實現可操作性原則的保證,否則即使科學的方法也得不到有效使用。
根據上述構建指標體係的基本原則,結合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分析,建立了評價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的層次分析模型。該模型主要由以下三個層次構成(最上層為目標層(或稱總體性能層),表征層次分析的目的,要達到的總目標,即評價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程度;中間層為準則層(或稱指標層),以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四大構成要素作為準則層的指標,具體為市場營銷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組織設計能力、戰略管理能力;最下層為方案層,表征信息技術在農業企業價值鏈上不同基本活動中的應用,具體包括采購、庫存、運輸、生產/加工、銷售五個環節。
3.3.2 各項指標權重確定
本書中的指標主要為軟指標。數據主要來源於專家對不同層次指標權重的判斷,共邀請農業經濟、企業管理、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共計25人參加打分。
(1)層次單排序權重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由判斷矩陣A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可計算單層元素相對於上層關聯元素的絕對權重。根據矩陣理論,求解方程Aω=λmaxω得出特征向量ω。λmax為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ω為相應的特征向量。設ω=(ω1,ω2……,ωk),將其歸一化處理得到ω'=(ω'1,ω'2……,ω'k),即可作為權重向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