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以“科學”的名義自我欺騙:N射線鬧劇(2)(2 / 2)

伍德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必要再看下去了,他此行的目的已經圓滿達成。布倫德洛漏洞百出的實驗,已經明確的告訴他,N射線其實隻是布倫德洛臆想出來的東西。伍德回國以後,就將自己在法國實驗室裏觀察到的一切撰寫成文發表在了英國的《自然》雜誌上,布倫德洛的謊言被徹底揭穿。

布倫德洛依然為自己極力辯解。他說伍德參與的那次實驗,是迄今為止40餘次實驗中唯一失敗的一次。他又指出觀察N射線需要極高的技巧,甚至就如何才能觀察到N射線寫了一本詳細的指南。N射線是否存在的問題已經演變成討論觀察者的觀察力是否敏銳的問題上來,遠遠偏離了科學研究的正道。

伍德證實了N射線隻是一個虛幻的存在,這個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原就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而布倫德洛的許多支持者也在按照伍德指出的問題重新進行實驗之後紛紛倒戈。法國科學界被弄得尷尬不已,狼狽不堪。為了挽回法國科學界的聲譽,法國的《科學評論》雜誌社專門開辟了論壇讓學者們繼續討論N射線,還根據法國大多數物理學家的意見,提議讓布倫德洛做一個判定實驗,以確定N射線的真實性。具體的做法是:交給布倫德洛兩個相同的小木盒,其中一個裝有回火鋼片(即所謂的N射線源),另一個裝有一塊鉛片(非N射線源)。鋼片和鉛片的重量是相同的,兩個盒子光從外觀來看很難以區分,然後由布倫德洛用“可靠”的實驗方法來辨別哪個是N射線的發射源。

布倫德洛沒有敢於接受這個挑戰,事隔很久以後才以“N射線現象極為精微”為借口拒絕了這次實驗的建議。編輯部無奈作出了最後結論,所謂的N射線,隻不過是布倫德洛自我暗示的幻想而已。最終,布倫德洛撤回了自己原先發表的發現N射線的聲明。轟動一時的N射線鬧劇就此終結。

4、病態的自我欺騙

1953年,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932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歐文·朗繆爾(Irving Langmuir)發表了一個題為《病態科學》的著名演講。病態科學一詞是用來形容科學家執著於研究一種不存在的自然現象,由於主觀意願過分強烈而相信虛假的結果。我們願意相信,布倫德洛是無比真誠地深信自己的發現而並非是有意造假,他直到死之前還在著書立說、發表演講,堅持認為N射線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他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既違背了科學嚴謹務實的原則,他本人也沒有意識到他近乎病態的偏執對科學界乃至全世界產生多麼嚴重的影響。

N射線的鬧劇已經終結,但是它的出現所引發的思考卻不應該結束。形形色色的世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從中吸取一些重要的教訓。且看今日的科學界,“N射線”式的幻影是否還在急功近利的人們眼前晃動呢?

延伸閱讀:神秘的有絲分裂射線

1923年,俄羅斯生物學家亞曆山大·古維茲發表論文聲稱:生物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能夠發出一種極其微弱的射線,刺激其他細胞的分裂。他稱之為“有絲分裂射線”。消息傳開後,各國科學家紛紛重複該實驗。但是實驗成功和失敗的人數各占一半,人們開始懷疑該射線是否真的存在。學者們認為,既然有絲分裂射線是一種紫外線,那它就應該可以用物理學的方法檢測到,但是無論是讓照相底片感光,還是用光電管進行檢測,都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多年後,《美國光學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綜述指出,近年來所發表的有關有絲分裂射線的研究論文中,大多數要麼是錯誤的,要麼是相互矛盾的,需要更加令人信服的證據才能證明確實存在。但是這個證據一直沒有出現,久而久之,有絲分裂射線的存在被完全否定,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