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首輔與其他官員就座後,便有官員請出陛下。錢進雖然在居庸關那一晚見過一次陛下,但因為晚上光線不足,所以不曾看仔細。今天陛下已經黃袍加身,眾人皆斂聲靜氣,更加不好直視的。待眾人行禮高呼萬歲之後,仁武皇帝便在金椅之上坐了。太監蔡乾侍立在金椅一側,其他官員則在金椅下首依次坐下。
這次殿試隻考策論。考卷發下來之後,錢進赫然發現考題居然是國富論。細細想來,肯定是會試之後考官將自己的答卷呈給了陛下。正好陛下也在苦思如何充盈國庫,於是兩個隻見過一麵的人一拍即合,便有了今天的考題了。
想到這裏,錢進不由苦笑了一下。他對於科舉舞弊向來是嗤之以鼻的,沒想到今天自己居然也作弊了一回,而且作弊的從犯便是當今陛下。這要是傳出去,估計也是曠古絕倫了吧。
當然,這卷子還是要繼續答的,送上門的肉都不吃,那便是蠢蛋了。於是,錢進便按照會試時候所答策論的框架,再豐富細致了一下,然後又加了幾條具體舉措,用小楷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
半個時辰後,錢進起身。周圍考生多還在冥想,有答的快的已經寫了一半了。見錢進第一個交卷,眾考生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弄得錢進有些不好意思。
大員們見這麼快就有人交卷,紛紛打量錢進。李首輔也瞥了一眼錢進,同時從官員手上要過考生名冊,端詳一會之後又不動聲色的交還回去。
金椅之上,仁武皇帝雖然正襟危坐,奈何少年心性還不夠沉穩,不一會便開始有些不自在,見錢進起身交卷,便投來一個狡黠的眼神。
錢進慌忙避過。開玩笑,這裏都是官場上大浪淘沙剩下來的人精,他可不想被瞧出端倪。於是向金椅上的那位還有眾位大員行了一禮,然後恭敬的退去。
出了承天門之後,錢進長出了一口氣。今天的遭遇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早就聽說當今陛下愛胡鬧,想不到自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陪他胡鬧了兩次了。
反正殿試有一上午的時間,現在等廖東臨出來時間尚早,錢進便一個人回了四合院。到中午的時候,廖東臨風塵仆仆的跑到四合院,請教答題之法,錢進隻能敷衍了事。若是以後被人知曉他作弊了,陛下沒事,他估計要被天下讀書人唾罵了。
……
第二天,錢進、廖東臨,還有一位來自蘇州名叫毛騰凱的考生再次被請到了謹身殿。
據傳,陛下本來想將錢進定為狀元,卻遭到某些大員的反對。理由便是錢進提出的收支兩條線實施難度太大,況且錢進答的卷子對仗排比不太工整,古風不濃。
而廖東臨的策論便以互市作為主題,強調與周邊遊牧民族交易,一來可以增加國庫收入,二來可以減少邊境的騷亂。官員們認為這條建議可操作性很強,況且廖東臨寫的文章也很工整,便有人力推廖東臨為狀元。
那位名叫毛騰凱的仁兄則是儀表堂堂,有潘安之美,也被某些大員推舉為狀元。
對於各位官員的意見,李首輔出奇的沒有作聲。這科舉是陛下培養班底的手段,他若插手,則有戀棧權位之嫌了。仁武皇帝沒有辦法,隻好再加試一道吟詩作對題,由他親自出題,一錘定音,以平悠悠之口。
錢進三人到場後,皆彎腰而立,等候陛下出題。
大殿之中,仁武皇帝起身跺了兩步,說道:
“三位愛卿皆有治國之才。我便吟四句詩,留一句給你們填,誰填的最快這狀元便是誰的。如何?”
“謹遵陛下吩咐。”錢進三人恭敬答道。
於是仁武皇帝故作沉思了一會,便頌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題出完了,這最後一句看三位卿家誰填的最好。”
錢進未作多想,口中便已頌出“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來。頌完才想起,這不是自己在居庸關的時候敷衍陛下的那首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