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2 / 2)

錢進雖然不懂醫術,但一些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這火症最忌諱的便是勞神,以及食燥熱食物。喝綠豆酒的時候,他便隱約猜到首輔可能有濕熱之症。於是勸道:

“首輔操持國事也要愛惜身體。這北方天幹,南方人總有些水土不服,上火也在所難免。首輔不若跟陛下告個假,回老家修養一段時間。這生養之地的水土與人的五行最為契合,或許將養個把月就大好了。”

李首輔聽了此話,目露讚許之意。隻見他緩緩起身,雙手負立望著牆上那副猛虎下山圖,緩緩說道:“固我所願也,不敢請爾。”

錢進默然,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勸慰才好,書房裏一時有些沉悶。

過了小半會,首輔轉身說道:“觀海衛大捷之後我便聽徐寶祿提起過你。獻計打撈火炮,粵州秋闈第四,鎮江府剿滅倭寇,還有這募兵製也是你提出來的吧?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識,讓我這個老朽都對你有些期待啊。”

錢進心中納罕,原來首輔一直都知道自己。

首輔坐回太師椅上,喝了口茶繼續說道:“這次的會試和殿試,你答的策論我都細細讀過,這收支兩條線雖然推行起來有諸多難處,但如果條件成熟,將來未嚐不失為一條治國良策。隻是……看你還有許多未盡之言,似乎不給高點價碼你還不願意下水。於是我便索性如了你的意,推舉你為狀元。”

錢進聽得暗暗乍舌。起先他以為自己中了狀元純粹是陛下放水,今天才知首輔也是推手之一。

這首輔不愧是人精,連自己所答所想都摸得一清二楚。隻是,首輔有一點還是猜錯了。他答題留那些空擋並非是要價碼,而是怕自己所答太驚世駭俗了,到時候反而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錢進於是拱手說道:“晚輩在觀海城的時候跟異人打過一些交道,借鑒了一些異人治國的經驗,讓首輔見笑了。其實,晚輩隻求一縣令便足以,也沒想過要做這天子侍講,還有入翰林之事。”

“晚咯。本以為點你為狀元還要費一番周章,萬萬沒想到陛下偷跑出宮那一晚,你倆還見了一麵。果真是因緣際會,時也命也!有這層因果在,日後你入朝議政也順利很多。日後你們這些後輩成為砥柱,我就好早點告老還鄉咯。”李首輔有些期待的說道。

錢進心中唏噓,敢情首輔玩的是金蟬脫殼。果然薑還是老的辣,以後跟老頭子打交道得多留個心眼才成。

不過,自己日後少不了要在朝堂之中行走,總得對陳國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數,而眼前這位對陳國太熟悉了,於是躬身問道:“首輔理朝政多年,晚輩卻是個門外漢,還請首輔教我。”

李首輔聽罷,深吸了口氣,似乎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隻聽他說道:“現如今,我陳國北方有韃靼襲擾,北遼有女真蠢蠢欲動,東南倭寇又隱隱成患,當真是禍不單行啊。如果國庫充盈,那這些就都不是問題。可是,光全國衛所200萬兵士的軍餉就夠頭疼的了,還有時不時哪裏鬧個災荒需要救濟,先帝駕崩時又耗去一大筆銀子。我便如補鍋匠一般左支右騰,長久也是難以為繼。若是你能幫陛下賺到銀子,以後你在朝堂裏麵橫著走都沒問題。”

錢進聽得李首輔自詡為補鍋匠,不免也跟著唏噓。當聽得賺銀子這事時,眼神不由亮了起來。賺銀子嗎,隻要陛下肯給權給錢,他若不賺個盆滿缽滿,就枉費了他兩世為人的經曆了。

李首輔見錢進一副篤定的樣子,不由說道:“莫非你已有良策?莫怪我沒提醒你,這田畝稅賦我已經下過功夫了,雖然也有些效果,但是得罪地方豪閥實在太多,我在朝堂一日還好,若哪天不在了,就什麼都難說咯。”

錢進笑道:“首輔應該下圍棋的吧。晚輩雖然不才,對這圍棋的規矩略懂一二。但凡下棋兩方焦灼之時,那就必須重開氣眼了。”

“重開氣眼?”

“此事也並非那麼容易,有許多準備要做。比如……這海禁。”這次錢進留了個心眼,先拋個難題出來看看再說。

果然,首輔聽了這話,沉吟道:“海禁乃祖製,群臣雖然都知道海禁之弊,卻無一人敢去觸這個黴頭。此事……需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