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帝王家事(2 / 2)

“朝堂之外?”

錢進正欲細問的時候,惠靜端著兩碗茶從外邊走進來,輕輕擱在茶幾上,然後一個人出了佛堂守在門口。看來,公主等下說的事異常重要了,不然怎會讓惠靜去把門?

“靜公主想必你已經見過了吧。”公主直奔主題。

“額……說起來也不叫見過麵。她到哪裏都戴著個麵紗,晚輩不曾見過她的真麵目。”錢進解釋道。

“在京城裏麵她是不敢取下麵紗的”,公主頓了頓,說道:“她是明王之女,算起來也是我的侄女。高祖皇帝曾立下規矩,除非受到召見,外省藩王及男嗣一律不得入京,女嗣可以入京省親,但必須以紗覆麵。”

錢進奇道:“姑姑,您說的這明王可是先帝的親弟弟?封地在江西的那位藩王?”

“正是。太上皇隻有先帝、明王還有我三位子嗣。明王就是我的親哥哥。”公主解釋道。

錢進聽了不由暗暗乍舌。都說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子嗣更是一打一打的生。不曾想到了洪治皇帝的父親這一代,血脈竟然稀薄到這種程度。據傳,洪治皇帝本來也沒有子嗣的,直到五十多歲才有了如今的仁武皇帝。

公主隻有寥寥數語,但蘊藏的信息量極大。若是當年仁武皇帝趙無極沒有降生,明王怕是要繼承大寶了。可天不遂人願,洪治皇帝晚年得子,完全打亂了明王的計劃。他若還能心甘情願的做著藩王,估計誰都不信。

怪不得蘇文盛要三番兩次的招攬自己,估計他身後的那位貴人便是明王了。至於明王到底勾連了多大的勢力,自己是不得而知的,隻說這靜公主便已很不簡單。她在京城享有盛名,還得了個雅閣居士的美名,在京城那些附庸風雅的書生當中很有號召力,連代孝儒這種聖人後裔都趨之若鶩。

想通了這些關節,錢進對公主笑道:“姑姑可是要提醒晚輩,王尚書參我可能是靜公主授意的?”

“我是女人,對女人還是很了解的。你先前把代孝儒氣得吐血,靜公主要嚇唬你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錢進心想,若是安慶公主知道蘇文盛曾幾次招攬自己的事,便不會認為這隻是嚇唬嚇唬了。

當年,舅舅與母親團聚的消息雖然對外保密,但觀海城還是村裏的人是有許多人知道的。這蘇文盛可能無意中從自己的同鄉王剛那裏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並告知了明王或者靜公主,於是便有臨海府登喜樓的首次會麵。到京城後,蘇文盛再次招攬,並隱晦的說出他背後有位來頭很大的人物。

兩次下來,自己依然是油鹽不進。這靜公主或者明王估計是擔心事情敗露,自己又在楊梅詩會上搗蛋,新仇舊恨下來,若是能夠讓王尚書趁機參倒自己,怕也是少了一個隱患。隻不過,為何王尚書要聽命於靜公主?

“姑姑,王尚書莫非是明王的人不成?”錢進問道。

“這還說不定。當年,先帝沒有子嗣的時候,朝中自然是有大臣早早的選擇站到了明王那邊去了。如今陛下已經登基,這些大臣的態度如何還很難說。”公主歎道。

錢進不由得深深擔憂。小冰期降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陳國居然還隱藏著明王這麼大個隱患,當真是內憂外患啊。

“首輔知道這些不?”錢進問道。

公主美目注視了錢進一會,笑道:“想必你已經去過文淵閣了,若是連首輔沒有算準王尚書的用意的話,隻怕是漏算了靜公主這個環節。這便是明王把靜公主留在京城的用意:不打眼。不過,首輔事多,等他得閑的時候肯定會想到這點的。”

“糟了,那外公留在江西怎麼辦?”錢進擔憂的問道。

“天正公?這點你大可不必擔憂。他住在江西本來就是對明王的一種震懾!”

公主這話倒是把錢進給繞暈了。外公已經那麼大年紀,行走還不方便,即便他在陳國很有聲望,可也架不住明王那麼近啊。若是明王想殺外公,這聲望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

想到這兒,錢進搖了搖頭,說道:“不行,我還是跟陛下告假回一趟江西去。”

安慶公主歎道:“具體緣由我不能跟你細說,這是皇室才知道的秘密。總之,你大可以放心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