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多看看該公司曆史的話,就不難發現現在流行的501型號,是1873年生產的第一批牛仔褲的延續。後來在市場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牛仔褲式樣,但是沒有一種式樣能像這種品牌那樣受到大眾歡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該公司的專利期限到期之後,出現了許多家公司,也生產用這種麵料製成的褲子。目前世界上有上萬家工廠生產這類工裝褲,而且穿這種褲子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電影明星和歌星們在許多場合都穿它之後,好像牛仔褲成了人人都穿的一種製服。可以不誇張地說:男女老少都穿,哪個家庭的衣櫥裏沒有幾件牛仔服裝?由此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
在牛仔褲正不斷地推陳出新,水洗牛仔褲、補丁牛仔褲、毛邊牛仔褲以及各式各樣的牛仔上衣,在市場上和大街上隨處可見。牛仔服裝一般給人一種牢固、粗獷且精神抖擻的感覺,工作與休閑均適宜。牛仔文化雖然在美國和歐洲國家中已經風行了多年,今天牛仔服裝在世界其他地區仍是許多人青睞的一種選擇。據專家們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牛仔服裝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依然會經久不衰。
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征。在這裏,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裏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麵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十分適宜居住生活。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從外麵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裏麵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幹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台,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麵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拚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陝北具有悠久曆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觀而又得體。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豔,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幹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陝北延安窯洞,其中夾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是另一種幹欄式住宅。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裏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亞熱帶氣候;有的河穀平原,海拔隻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裏,幹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