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6B最大起飛重量2658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1037千米/小時。該機主要特點是戰術運用比較靈活,既可實施伴隨護航幹擾,又可實施遠程護航幹擾;機身較小,多采取外掛幹擾吊艙形式,外掛總重可達2155千克;幹擾效果好,作用範圍大。美國E-1B“跟蹤者”預警機世界上最早研製和裝備預警機的是美國海軍。1945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美國就開始了預警機的論證研究,並決定把較先進的警戒雷達搬到TBC-3W飛機上。時隔不久,美就將C-1A運輸機改裝成XTF-IW型早期警戒機,爾後又對XTF-1W進行改進,安裝了新型的電子設備,並於1958年3月3日試飛成功,定名為E-1B“跟蹤者”艦載預警機。該型號的預警機於1960年1月20日支付美國海軍,並裝備部隊。
E-1B是世界上首架實用型的艦載預警機,也是一個初級的空中作戰情報指揮中心。E-1B能夠及時探測海麵艦隻和空中目標,並可進行反潛搜索,指揮和引導己方戰鬥機,準確無誤地攻擊目標。
“跟蹤者”艦載預警機,是一架雙發小型預警機,飛行總重隻有11噸。機身長為13.8米,而橢圓形傘狀的巨型雷達天線,占身長的4/5,長9.7米,寬6.1米,高出機身1.5米。該機還裝有通信設備、敵我識別器、定向儀、無線電指揮儀。其雷達的搜索距離約200千米,並有測定艦船和飛機方位的能力。蘇聯伊爾-76“中堅”預警機伊爾-76空中預警機是原蘇軍用伊爾-76民航機加裝有下視能力空中預警雷達的空中預警和控製機,為圖-126的後繼機。由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製。伊爾-76的最突出特點是具備自動控製戰鬥機的能力,能同時指揮12架戰鬥機作戰。
該機於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製,1978年首次試飛,1984年底裝備部隊。機載乘員3~5人。動力裝置為4台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動力120千牛。該機翼展50.5米,機長46.59米;最大起飛總重量170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8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1000米,執勤持續時間6~12小時。
其雷達天線罩位於機翼後緣處的機身上部(估計雷達探測距離400~600千米),在飛機頭部有空中加油受油管,頭部整流罩內裝有氣象雷達,頭錐下後方雷達罩內估計是地形測繪雷達,機翼上起的天線罩內為衛星天線,機身腹部前後兩側的天線罩內為電子對抗監視天線,垂尾根部有輔助動力裝置進氣口,尾部有天線罩。
主要機載設備有:脈衝多普勒雷達,敵我識別器,氣象雷達,地形測繪雷達,電子戰偵察係統,大氣數據采樣分析係統,衛星通信與多種無線電電台、數據鏈、有源電子對抗設備,慣性導航係統,近距導航係統等。翼尖有電子偵察艙,艙的外側有大氣采樣口,用於監測核,生、化汙染。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費爾康”預警機是一種采用相控陣體製雷達的新式預警機,故與采用旋轉天線進行機械掃描的E-2和E-3預警機上的雷達相比有掃描速度快、掃描扇麵大、靈活性強、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等優點。由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設計製造。
“費爾康”預警機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1993年在法國舉行的第40屆巴黎國際航展上首次露麵,並引起轟動。它采用了以色列埃爾塔電子分公司研製的EL/2075L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可同時跟蹤100個目標。在9000米高度,該雷達對戰鬥機大小的空中目標、艦船和直升機的探測距離分別為370、400、18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