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信步桃園之中,夢龍心情快意不能言說。
上了一座小石橋,名為“迎仙橋”,順一條小溪,溪水清澈見底,時有桃花花瓣隨流水而來,各種顏色,讓人目不暇接, 如淡淡的彩帶一般。
共公子道:“這條溪水叫花溪。”
溪畔有一個小亭,也不用歇,當時夢龍忘問名字,後人稱為“問津亭”。
一路之上,各種桃花,有白花的、紅花的、粉紅的、深紅的、紫褐色、淺綠的,叫不全名字,隻感覺人在花叢中,肺在花香裏。
目不睱接,又到了一處,夢龍見這一處桃樹不高,花兒有數種顏色,共公子道:“這是歡喜桃,又名寐心桃,吃了讓人心情快樂。”
轉過一處“聽桃軒 ”,又過一處“喚桃軒”,再到一處“晤桃軒”,軒前一塊大青石,上書“桃花仙園”四個巴文圖案。大石兩旁,各有一條石子路。
共公子引夢龍從左邊道進去,約一裏許地,桃樹成群,高低錯落,花團簇簇,一顆高大桃樹在一塊小草地之上,周圍是低矮的一圈桃花,天上有鳥兒亂飛。
來到大桃樹下,夢龍看那桃樹,極為驚訝:“才是開花季節,這顆桃樹卻已先結上果子,怪哉!”
共公子得意笑道:“這顆桃樹,來曆不凡。傳說許多許多年前,穆天子到西方玉山,也稱群玉之山,拜見西王母,西王母除了送給他許多珍貴的玉石,還特別送給他幾顆蟠桃。
“回到都城,穆天子獎賞隨行人員,其中的一名禦手(駕車者)是巴子國進奉的奴隸,穆天子因他一路駕車長途跋涉,最是辛苦,賞了他一顆蟠桃。
“那禦手不知蟠桃的來曆,又不識貨,看到別人得到的都是玉石,而他隻有一顆未熟的桃子,吃又舍不得吃,丟了又可惜,尋找機會,逃回巴國,怕被捉拿處死,不敢回鄉,流浪進了丹涪水。
”他到了共氏,見共氏多有桃樹,心生一計,編了個故事,將蟠桃獻給我的先祖,想換取大量財物。我的先祖也不識貨,以為是什麼寶物,一看不過是一隻桃子,大怒,令第二日將他燒死。
“當晚半夜三更,那人挾蟠桃逃脫,不知去向。直到修建大酉宮,發現桃花園,見到一顆與眾不同的桃樹,才猜測當年逃跑的那名穆天子的禦手是逃進了桃花園,那顆桃子果然是仙果,並在桃花園中發芽長成了一顆大樹。”
夢龍道:“真有這樣的事?”
“蜀國、巴國山多,獵手技藝高,以前會向天子進貢射手,也有禦手,蜀國曾一次就進貢給殷王射手三百人,估計那禦手的故事是真的。
“當然,還有另一個說法:傳說這顆蟠桃是西王母禦花園中的一顆落到桃花園裏來的,後來生根發芽長大,三千年才結果。”
夢龍將信將疑,說是不信,聽不少人傳過,是丹涪水一絕,原以為不過是故弄玄虛,眼前實實在在結有果子,仍疑道:“真的假的?”
共公子笑道:“我也不知真假,隻知從記事時起,便沒見這樹上的桃兒成熟過,因此也稱為石桃。”
“可以吃嗎?”
“吃了準拉肚子,估計是沒成熟,曾有人吃過,差點拉死,從此再無人敢吃。”
夢龍道:“果真應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句話!”隨即又感歎道:“人也真是奇怪,吃不到的,得不到的,更視為寶,石桃如此,美人如此。園中其他桃樹,是後來栽種的嗎?”
共公子道:“聽傳,因有了這顆蟠桃樹,各種鳥兒、獸類從四麵八方將桃樹籽帶進來,與它為伴,於是成了這片桃園。”
“這些桃花,俱是沾了仙氣,與外間自有不同。”